胃石--是指進食的某些物質在胃內形成凝固物或硬塊,可分為4種:
1、植物性胃石:以柿子、山楂、黑棗引起居多,桔子、石榴等也可引起,這些水果(尤其是未成熟的果實)鞣酸含量很高,我們吃生柿子時感覺澀就是鞣酸在作怪,鞣酸和胃酸接觸後可形成鞣酸蛋白,很難溶於水,沉積在胃內,再與果膠及植物纖維等凝結成塊後,即形成胃石;
2、動物性胃石:指嚥下較多毛髮和難以消化的瘦肉等纏結沉積形成胃石;
3、藥物性胃石:指長期服用含鈣、鉍等無機化學藥物或制酸劑、中藥殘渣以及藥丸粘合劑等,在胃內沉澱形成胃石;
4、混合性胃石:指由上述多種原因同時作用形成胃石。
臨床症狀
胃石在臨床上常見症狀是上腹部疼痛、飽脹、噁心、嘔吐、厭食、體重減輕和上消化道出血。山楂性胃石多在進食山楂後,幾天至2周內發病,多表現為急性上腹痛和消化道出血。胃石病人除胃區有壓痛外,部分病例尚可以在胃區觸及質硬、光滑可移動的包塊。
診斷依據
胃石根據病史、臨床表現,結合X線檢查和胃鏡所見即可確診。胃鏡檢查除可以確定診斷外,並可發現胃黏膜伴發的炎症和潰瘍,以及內鏡下對胃石的治療。
胃石的治療
以往治療胃柿石,大多采用中藥溶石或手術取石治療。中藥治療需較長時間,手術取石病人痛苦較大,且有併發症可能。隨著纖維內窺鏡治療學的發展以及各種治療配件的研發,目前已開展了胃鏡下對大塊兒胃柿石的機械碎石及小塊兒胃柿石的經口取出。一般有經驗的內鏡醫生,一次性取出2cm以下胃石或將胃石切成碎塊,成功率可達100 %,極少數患者則需要手術取石。
胃石一經取出疾病即得到治癒,不但防止胃石進一步長大,也免除了因長期服藥的經濟支出,減少因病痛反覆診治帶來的麻煩和精神負擔。
注:此資訊源于網路收集,如有健康問題請及時咨詢專業醫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