誤區1:咳嗽了就一味止咳
遇到咳嗽,大家經常會拼命用止咳藥,一種不夠用兩種,甚至很多中成藥一起開,這是有問題的――因為如果你拼命止咳,就不利於病毒、細菌、分泌物、壞死組織的排出,咳嗽是停止了,但髒東西都留在體內。咳嗽是因為有外部病毒、細菌等侵犯,需要用這種方式排出,這是疾病過程的表現,也對恢復有利。當然,咳嗽過度了也需要止咳。手忙腳亂的干預容易導致忙亂和緊張,也會帶來濫用抗生素和藥物等副作用。
誤區2:感冒嚴重了就需要吊鹽水
就感冒來講,90%是病毒感染而不是細菌感染,抗生素對病毒感染沒有任何作用。實際就醫過程中,有些病人會主動要求醫生用靜脈用抗生素(即掛水)。其實靜脈、口服抗生素都可以進入體內,只不過靜脈用的話,血峰濃度會高一些,很快就進入體內了,口服則會平緩一些,但都能起到作用。當然特殊和嚴重情況除外。
誤區3:一發燒就一定要把熱度降下去
發熱與退熱是一對矛盾,發熱是對外來感染的正常反應,對機體在某種情況下是有利的。很多時候我們都會處理過度,其實只需適當退熱即可。孩子到醫院幾天後體溫降了,但過兩天又發熱,因為很多孩子在就醫的過程中又感染了新的病原。
家長會覺得孩子的免疫功能怎麼這麼低,然後又開始用抗生素,其實這是一個誤區。發熱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增強抵抗力、抑制病原的繁殖。一發燒就一定要把體溫降下去、不斷更換抗生素是錯誤的。
誤區4:小孩子感冒了一定要去醫院
如果是以下的情況,一般不用去醫院:體溫不是太高(39℃以下);發燒時精神不好,但燒退了精神就好了;發熱時間不算太長(少於5天)。
不管得什麼病,如果精神好一般沒有什麼大問題,精神不好則需注意。如果出現以下情況,則需要去醫院:咳嗽太深(連聲咳嗽),體溫太高,發熱時間過長,精神不好。
注:此資訊源于網路收集,如有健康問題請及時咨詢專業醫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