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在我國膽囊結石的發病率達10%以上,並呈逐年上升趨勢。研究認為,膽結石與“4F”或“5F”有關,即肥胖(Fat)、女性(Female)、超過四十歲(Forty)及家族史(Family),或者在加上雌激素水平下降(Fall of estrogen)。
膽道系統主要功能是運送,貯存,濃縮及排洩膽汁的作用。如果其解剖生理構造或者膽汁成分有所變異,則會在膽道系統任何部位形成固體結晶的膽結石。常見的膽結石有三種類型:膽固醇結石、膽色素結石及混合型結石。
結石形成的機理:
1、膽固醇的含量增加。這種膽汁為膽固醇過度飽和膽汁,即成石膽汁(lithogenic bile);
2、非結合膽紅素的含量。從肝臟分泌出來的結合膽紅素並不容易被水解。但在發生感染時,細菌產生大量活性很高的葡萄糖醛酸苷酶,從而產生大量非結合膽紅素;與鈣離子結合成膽紅素鈣,繼而沉澱而形成結石;
3、核心作用。寄生蟲、異物、細菌炎性細胞、脫落的上皮、粘液以及與鈣離子形成的複合物都可以形成核心,然後膽汁中的固體成分圍繞著此核心沉澱下來;
4、凝聚作用。糖蛋白與大腸桿菌感染有關,並在膽石中形成構架,將膽紅素和膽固醇等顆粒凝集在一起,具有很強的凝集作用,並認為硫酸糖蛋白的產生;
5、金屬離子的作用。鈣鹽是膽石形成的重要成分之一,在結石形成過程中還起核心作用。鈣鹽有膽紅素鈣、磷酸鈣和碳酸鈣等多種形式。當膽石中鈣的含量大於4%,x線不能透過,稱x線陽性結石;小於4%時為x線陰性結石。設法降低膽汁中的鈣等金屬離子的濃度,可能是預防和治療膽石的有效方法之一。
形成結石的常見因素有:
1、 膽汁的理化改變,長期高蛋白,高脂肪,高熱量膳食使體內膽固醇增加或肝臟合成膽固醇量增多,造成膽汁中膽固醇過飽和,或者某些腸道疾病由於喪失了膽鹽,也使膽固醇處於相對過飽和狀態;
2、 膽汁的淤滯,如膽囊、膽管形態的異常導致膽汁排洩不暢;
3、生活習慣,愛靜不愛動、不能按時進餐或不食早餐、盲目節食減肥或喜食甜食;
4、某些溶血性疾病或肝硬變時也可導致膽囊結石,但這種結石多半是黑色結石;
5、由於妊娠引起的膽汁淤滯,神經系統平衡失調,也可引起膽囊結石;
6、 長期禁食,靜脈內營養,可導致膽囊內膽汁淤滯,結石形成;
7、胃大部分切除或迷走神經幹切斷術後,也可使膽囊排空延遲,利於膽石的形成;
8、一些藥物可使膽石病易於發生。如口服避孕藥、雌激素、潘生丁、長效生長抑素激動劑、安妥明、頭孢曲松、紅黴素、氨苄青黴素、纖維衍生物以及噻嗪利尿劑等。
注:此資訊源于網路收集,如有健康問題請及時咨詢專業醫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