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室: 兒科 主任醫師 鄭巨集

  中醫治療抽動症的方法有中藥(湯劑、散劑)、鍼灸、耳穴、推拿等方法。

  1、口服中藥湯劑、顆粒劑和中成藥:

  根據中醫五行學說及臟腑辨證觀點,歷代中醫學者多把本病歸於“肝風”、“抽搐”、“慢驚風”、“S”、“筋惕肉”等範疇。抽動症病因病機主要責之於五臟功能陰陽不協調。各醫家辨證論治的立論角度有所不同,以風痰立論者從肺論治,祛風除痰,消除病因;以陰虛立論者從腎論治,滋陰清熱,標本兼顧;以肝風立論者從肝論治,平肝熄風,清火安神;肝木克土,虛實挾雜者則緩肝理脾,扶土抑木;以痰溼立論治者從脾論治,健脾祛溼,理氣化痰;從氣血論治者補氣養血,活血化瘀,側重面有所不同。

  從中醫的整體觀念出發,結合陰陽學說,多將抽動症分為風邪犯肺證、肝亢風動證、痰熱動風證、脾虛肝亢證、陰虛陽亢證。

  風邪犯肺證:宣肺解表,平肝熄風。採用熄風靜寧湯(劉弼臣教授經驗方)加減。

  肝亢風動證:平肝瀉火,熄風止痙。採用天麻鉤藤飲或千金龍膽湯加減。

  痰熱動風證:清熱化痰,平肝熄風。採用黃連溫膽湯加減。

  脾虛肝亢證:扶土抑木,熄風定痙。採用歸脾湯合四逆散加減。脾虛痰溼者,抽動發作無常,喉中有痰,甚或穢語。治以健脾柔肝,行氣化痰。十味溫膽湯或六君子湯加減

  陰虛陽亢證:

養陰補腎,柔肝熄風。採用六味地黃丸加減。中成藥六味地黃丸、杞菊地黃丸、知柏地黃丸等。

  2、針刺療法:

  頭針加傳統針刺法。

  主穴:額中線、頂中線、頂旁1線、百會、內關、太沖、合谷、印堂等。

  配穴:根據症狀不同選取相應穴位。

  ①頻繁眨眼、皺眉者,配太陽、絲竹空、攢竹等;

  ②皺鼻嚴重者,配迎香

  ③撅嘴、咧嘴者,配地倉、頰車;

  ④異常發音、咽癢、喉中有痰者,配天突、廉泉、申脈等;

  ⑤肢體抽動者,扭頸加頸夾脊;聳肩加肩k;

  ⑥注意力不集中者加定神針等。

  療程:隔日1次,3個月1療程。

  3、耳穴貼壓:

  主穴:皮質下,神門,心,肝,膽,腎,脾,腦幹,耳尖,肝陽。

  配穴:眨眼者,加眼;嗅鼻者,加內鼻、外鼻;清嗓者加咽喉;頭面部抽動明顯者,加口、面頰等。

  療程:左右耳交替,3天1次,3個月為1療程。

  4、推拿療法:

  推脾土,揉脾土,揉五指節,運內八卦,分陰陽,揉太沖、湧泉、足三裡等。

注:此資訊源于網路收集,如有健康問題請及時咨詢專業醫生。


相關問題





| 私隱政策 | 聯繫我們 |

© Copyright 2023 LOOKUP.TW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