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室: 肝膽胰外科 副主任醫師 崔巨集
TACE-肝癌介入栓塞化療

 轉載河南省腫瘤醫院肝膽胰外科崔巨集

標籤: 雜談

適應症、禁忌症見下“摘自衛生部2011年原發性肝癌診療規範

 

適應症

(1)TACE的主要適應證為不能手術切除的中晚期HCC,無肝腎功能嚴重障礙,包括:

①巨塊型肝癌:腫瘤佔整個肝臟的比例<70%;

②多髮結節型肝癌;

③門靜脈主幹未完全阻塞,或雖完全阻塞但肝動脈與門靜脈間代償性側支血管形成;

④外科手術失敗或術後復發者;

⑤肝功能分級(Child-Pugh)A或B級,ECOG評分 0-2分;

⑥肝腫瘤破裂出血及肝動脈-門脈靜分流造成門靜脈高壓出血。

(2)肝腫瘤切除術前應用,可使腫瘤縮小,有利於二期切除,同時能明確病灶數目;

(3)小肝癌,但不適合或者不願意進行手術、區域性射頻或微波消融治療者;

(4)控制區域性疼痛、出血以及栓堵動靜脈痿;

 (5)肝癌切除術後,預防復發。

4.禁忌證。

(1)肝功能嚴重障礙(Child-Pugh C級);

(2)凝血功能嚴重減退,且無法糾正;

(3)門靜脈主幹完全被癌栓栓塞,且側支血管形成少;

(4)合併活動性感染且不能同時治療者;

(5)腫瘤遠處廣泛轉移,估計生存期<3個月者;

(6)惡液質或多器官功能衰竭者;

(7)腫瘤佔全肝比例≥70%癌灶;如果肝功能基本正常,可考慮採用少量碘油乳劑分次栓塞;

(8)外周血白細胞和血小板顯著減少,白細胞<3.0×109/L(非絕對禁忌,如脾功能亢進者,與化療性白細胞減少有所不同),血小板<60×109/L。

          肝動脈化療(HAI)和肝動脈栓塞(HAE)的適應證和禁忌證

 

適應證

禁忌證

肝動脈

化療

n  失去手術機會的原發或繼發性肝癌

n  肝功能較差或難以超選擇性插管者

n  肝癌手術後復發或術後預防性肝動脈灌注化療

n  肝功能嚴重障礙者

n  大量腹水者

n  全身情況衰竭者

n  白細胞和血小板顯著減少者

肝動脈

栓塞

n  肝腫瘤切除術前應用,可使腫瘤縮小,利於切除。同時能明確病灶數目,控制轉移

n  無肝腎功能嚴重障礙、無門靜脈主幹完全阻塞、腫瘤佔據率小於70%

n  外科手術失敗或切除術後復發者

n  控制疼痛,出血及動靜脈瘻

n  肝癌切除術後的預防性肝動脈化療栓塞術

n  肝癌肝移植術後復發者

n  肝功能嚴重障礙,屬Child-Pugh C級

n  凝血機能嚴重減退,且無法糾正

n  門靜脈高壓伴逆向血流以及門脈主幹完全阻塞,側支血管形成少者(若肝功基本正常可採用超選擇導管技術對腫瘤靶血管進行分次栓塞)

n  感染,如肝膿腫

n  全身已發生廣泛轉移,估計治療不能延長患者生存期

n  全身情況衰竭者

n  癌腫佔全肝70%或以上者(若肝功能基本正常可採用少量碘油分次栓塞)

肝動脈栓塞化療(TACE): 同時進行肝動脈灌注化療(TAI)和肝動脈栓塞(TAE)治療,以提高療效。TACE作為一線非根治性治療,國內臨床上最常用。TACE治療HCC主要是基於肝癌和正常肝組織血供的差異,即95%-99%的肝癌血供來自肝動脈,而正常肝組織血供的70%-75%來自門靜脈,肝動脈血供僅佔20%-25%。TACE能有效阻斷肝癌的動脈供血,同時持續釋放高濃度的化療藥物打擊腫瘤,使其缺血壞死並縮小,而對正常肝組織影響較小。循證醫學證據業已表明TACE能有效控制肝癌生長,明顯延長患者生存期,使肝癌患者獲益,已成為不能手術切除的中晚期肝癌首選和最有效的治療方法。

TACE前應分析造影表現,明確腫瘤部位、大小、數目及供血動脈後,超選擇插管至肝右動脈及肝左動脈分別給予灌注化療。導管頭端應越過膽囊、胃右動脈與胃網膜動脈等血管。化療藥物應適當稀釋,緩慢注入靶血管,灌注時間不應<20 min。大多數HCC的95%以上血供來自肝動脈,表現為供血動脈增粗、腫瘤血管豐富和腫瘤染色濃密。灌注化療後應進行栓塞。提倡將超液化乙碘油與化療藥物充分混合成乳劑,用微導管超選擇插入腫瘤的供血動脈支,經導管將混合物緩慢注入靶血管。栓塞時應儘量避免栓塞劑栓塞正常肝組織或進入非靶器官。在透視監視下依據腫瘤區碘油沉積是否濃密、瘤周是否已出現門靜脈小分支影為界限,碘油用量通常為5-20 ml,一般不>30 ml。對於供血動脈明顯增粗的肝癌患者,通常主張在碘油乳劑栓塞後加用顆粒性栓塞劑(如明膠海綿或微球)。栓塞時應儘量栓塞腫瘤的所有供養血管,以使腫瘤去血管化。注意勿將肝固有動脈完全閉塞,以利於再次TACE治療。

影響TACE遠期療效的主要因素包括肝硬化程度、肝功能狀態和腫瘤情況(大小、分級、病理型別、門靜脈癌栓以及動靜脈瘻等)。此外,TACE治療本身有一定侷限性,主要表現為:

①由於栓塞不徹底和腫瘤側支血管建立等原因,TACE常難以使腫瘤達到病理上完全壞死;

②TACE治療後由於腫瘤組織缺血和缺氧,殘存腫瘤的缺氧誘導因子(HIF)水平升高,從而使血管內皮生長因子(VEGF)高表達。這些因素可導致肝內腫瘤復發和遠處轉移。

 

TACE術後常見不良反應。

栓塞後綜合症是TACE治療的最常見不良反應,主要表現為發熱、疼痛、噁心和嘔吐等。發熱、疼痛的發生原因是肝動脈被栓塞後引起區域性組織缺血、壞死,而噁心、嘔吐主要與化療藥物有關。此外,還有穿刺部位出血、白細胞下降、一過性肝功能異常、腎功能損害以及排尿困難等其他常見不良反應。一般來說,介入治療術後的不良反應會持續5-7天,經對症治療後大多數病人可以完全恢復。

隨訪和治療間隔。

    一般建議第一次肝動脈介入治療後4-6周時複查CT和/或MRI等;至於後續複查則視患者的具體情況,可間隔1-3個月。介入治療的頻率應依隨訪結果而定,若介入術後4-6周時,影像學檢查顯示肝臟的瘤灶內的碘油沉積濃密、瘤組織壞死並且無增大和無新病灶,暫時不再做介入治療。最初2-3次介入治療間隔可以較短,此後,在腫瘤無進展的情況下應延長治療間隔,以保證肝功能的恢復。在治療間隔期,可利用CT和/或MRI動態增強掃描評價肝臟腫瘤的存活情況,以決定是否需要再次進行介入治療。如經過數次介入治療後,腫瘤仍繼續進展,應考慮換用或聯合其它治療方法,如外科手術、區域性消融和系統治療等。

 

操作程式

穿衣、洗手、消毒
準備兩個50ml懷子,準備造影劑或生理鹽水
準備一個大彎盤,內建生理鹽水,穿刺針、超滑導管、動脈鞘、黑泥鰍、肝管

用生理鹽水處理動脈鞘管、帶三通豬尾或肝管、超滑導管。

穿刺點:腹股溝韌帶中點下方兩橫指,股動脈搏動最強點。
皮下浸潤麻醉,切皮,成角(30度左右)向手指下搏動點穿刺(持針最後端),見回血液後在固定針最後端同時向內進外套管,針芯基本相對拔出。
見搏動良好動脈血流後,進導絲(應無阻力),透視下確認導絲位置後(除外打圈和夾層),進動脈鞘。
進造影導管(接三通),位於第12腰椎下緣水平。造影。

進RH管(接三通),進管時注意不要過份破壞RH管的彎曲處。(透視下)一般進管至主動脈弓,向上推壓,使管成形,向下輕拖管,RH管左右位,彎處正朝上,一般在第一腰椎水平進入腹腔幹。通過進退、旋轉(左旋並回拉,可配合導絲)等方式,使RH管進入肝總。造影確認。超選可用SP導管。
化療用5-FU,表阿黴素。化療藥用生理鹽水稀釋。
順鉑用碘油稀釋,在透視下緩慢脈衝式推注,注意防止反流。

術中可給嗎啡止痛。術後常規鎮痛、止吐、水化、保肝、制酸。

分享: 

注:此資訊源于網路收集,如有健康問題請及時咨詢專業醫生。


相關問題





| 私隱政策 | 聯繫我們 |

© Copyright 2023 LOOKUP.TW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