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室: 精神科 副主任醫師 戴可榮

  焦慮是常見的心理症狀之一,常為焦慮障礙的主要表現。緊張不安和過度擔心是所有焦慮障礙的核心症狀。焦慮障礙可以通過藥物及心理治療方法來治療,臨床應用最廣的行為與認知治療,包括生物反饋治療。藥物和心理治療對於焦慮障礙如焦慮症、恐懼症、社交焦慮障礙和強迫症、疑病症等是一種有效的治療方法。

  1、焦慮症

  焦慮症(Anxiety disorders)是一種以焦慮情緒為主的常見神經症。發病率為2%,是一種具有永續性焦慮、恐懼、緊張情緒和植物神經活動障礙的腦機能失調,常伴有運動性不安和軀體不適感。發病於青壯年期,男女兩性發病率無明顯差異。病前性格大多為膽小怕事,自卑多疑,做事思前想後,猶豫不決,對新事物及新環境不能很快適應。發病原因為精神因素,如處於緊張的環境不能適應,遭遇不幸或難以承擔比較複雜而困難的工作等。隨著社會競爭日趨激烈,生活中應激因素增加,心理不適應等焦慮反應勢必增多,應引起大家的重視。主要分為驚恐障礙和廣泛性焦慮兩種。

  驚恐障礙是一種以反覆的驚恐發作為主要原發症狀的神經症。這種發作並不侷限於任何特定的情境,具有不可預測性。常見症狀緊張感強烈,明顯的呼吸急促、瀕死感、發瘋感和心血管系統等症狀。

  廣泛性焦慮:表現以缺乏明確物件和具體內容的提心吊膽,及緊張不安為主的症狀,病人終日惶惶不安,擔心工作、健康;擔心親人的安危,並常伴有軀體不適感,如出汗、心悸、胸痛、全身有針刺感等。病人因難以忍受又無法解脫,而感到痛苦。

  以上兩類病人往往都去內科或急診室就醫,常被誤認為是冠心病發作,呼吸紊亂或其他發作性疾病,反覆檢查但沒有異常發現,所以有上述症狀的病人應該去精神科門診治療。

  2、恐懼症

  恐懼症表現為過分和不合理地懼怕外界客體或處境為主的神經症。病人明知沒有必要,但仍懼怕,伴有顯著的焦慮和自主神經症狀。病人極力迴避所害怕的客體或處境,或是帶著畏懼去忍受。

  場所恐懼症:害怕物件主要為某些特定環境,如廣場、閉室、黑暗場所、擁擠的場所、交通工具(如擁擠的船艙、火車車廂)、高空等。

  社交恐懼症:害怕物件主要為社交場合(如在公共場合進食或說話、聚會、開會等)和人際接觸(如在公共場合與人接觸、怕與他人目光對視等);

  特定的恐懼症:害怕物件是場所恐懼和社交恐懼未包括的特定物體或情境,如動物(如昆蟲、鼠、蛇等)、高處、黑暗、雷電、鮮血、外傷、打針、手術,或尖銳鋒利物品等;

  3、強迫症

  表現為一種以強迫症狀為主的神經症,其特點是有意識的自我強迫和反強迫並存,使病人感到焦慮和痛苦,雖極力抵抗,但無法擺脫。如反覆洗手、關門、反覆檢查、反覆思考等。病程遷延者可以儀式動作為主而精神痛苦減輕,但社會功能嚴重受損。

  4、疑病症

  表現為一種以持久地擔心或相信各種軀體症狀的優勢觀念為特徵的神經症。病人因這些症狀反覆就醫,各種醫學檢查陰性和醫生的解釋,均不能打消其疑慮。即使有時存在某種軀體障礙,也不能解釋所訴症狀的性質、程度,或其痛苦與優勢觀念。經常伴有焦慮或抑鬱情緒。儘管症狀的發生和持續與不愉快的生活事件、困難或衝突密切有關,但病人常意識不到心理因素的存在。

  焦慮障礙治療

  可以採取一些解釋性的心理療法,心理治療對於治癒或緩解患者的焦慮症狀是極其重要的。也可以採用一些抗焦慮的藥物加以治療,如抗抑鬱藥物(如TCAs、SSRIs、SNRIs、MAOIs)和苯二氮卓類藥物等。對焦慮障礙患者的治療,首先是心理治療。以同情的心情去關心體貼患者,協助其消除病因,對病因有正確的認識,解決具體困難,並對疾病的性質加以科學的解釋。焦慮障礙的心理治療原則有:

  1、處理焦慮症狀:如放鬆、生物反饋;2、恐懼/恐怖症:放鬆 + 暴露(克服迴避行為);3.、強迫症:暴露 + 反應預防;4、改變不恰當的焦慮認知:焦慮如同爬山,山再高也有頂,只要堅持就會翻過山,即焦慮是自限的,不會持續永久和大難臨頭。

注:此資訊源于網路收集,如有健康問題請及時咨詢專業醫生。


相關問題





| 私隱政策 | 聯繫我們 |

© Copyright 2023 LOOKUP.TW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