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肢靜脈曲張是周圍血管疾病中最常見的病症隨著診斷手段的發展及臨床研究的深入,對下肢靜脈瓣膜的形態和功能有了新的認識。下肢靜脈曲張是下肢靜脈疾病的共同臨床表現,除了單純性下肢靜脈曲張外,還有下肢深靜脈瓣膜功能不全、下肢深靜脈血栓形成等疾病。
一、下肢靜脈曲張的病因
1、靜脈壁薄弱和瓣膜缺陷
無論是單純性下肢靜脈曲張,還是下肢深靜脈瓣膜功能不全,究其發病因素是:先天性靜脈壁薄弱和靜脈瓣膜缺陷,導致靜脈內壓持久升高。
2、靜脈內壓升高
通常造成靜脈壓增高的原因較多,如長期從事站立性工作的人,除此,任何能使腹腔內壓增高的因素均可導致靜脈內壓增高。如重體力勞動或劇烈的體育活動,慢性咳嗽,便祕等,閉氣用力和腹部肌肉收縮所產生的壓力均可影響靜脈血液迴流,因而損傷大隱靜脈上端的瓣膜功能而發病。
二、下肢靜脈曲張的臨床表現
1、下肢淺靜脈曲張:淺靜脈曲張多發生於雙側下肢,亦可發生在單側下肢,其中左側多見,因為左側髂靜脈受右側髂動脈的壓迫。
2、患肢酸脹和疼痛:病人多有患肢酸脹感或脹痛,易疲勞,多發生於久站時。當平臥抬高肢體後,酸脹感迅速消失。
3、患肢腫脹:深靜脈瓣膜功能越差患肢腫脹越明顯。如淋巴管受累,同時併發淋巴水腫,則患肢腫脹更為明顯。
4、併發症。
三、下肢靜脈曲張的臨床診斷方法
(一)詢問病史
1、年齡:可發生於任何年齡的人,但以中老年為多見。
2、職業:長期從事站立工作者,如商店售貨員、紡織工人、教師、理髮師、護士及外科醫師等發病率較高。
3、既往史:慢性支氣管炎、習慣性便密、腹腔腫瘤及妊娠患者等。
4、家族史:下肢靜脈曲張與遺傳有關,往往一個家族中父母或兄妹多人均患有本病。
5、發病情況:若外傷後發生下肢靜脈曲張,應排除後天性動靜脈瘻;若自幼下肢即有曲張的靜脈團塊,且伴有跛行,應考慮先天性血管畸形或先天性動靜脈瘻;下肢先出現腫脹,後出現曲張的靜脈團塊,應排除下肢深靜脈血栓形成後綜合徵。
6、併發症的情況:下肢靜脈曲張常併發血栓性淺靜脈炎、瘀血性皮炎、潰瘍、繼發感染及淺靜脈出血。
(二)體格檢查
1、一般情況
應注意病人的發育、營養狀況、體質強弱等。
2、肢體檢查
(1)肢體面板情況
①面板顏色及溫度 有無面板變色、色素沉著、面板紅腫熱痛、散在的紅色皮疹,伴有瘙癢及滲出。
②面板營養變化 下肢靜脈曲張早期,肢體面板無明顯營養障礙,隨著病情加重,主要表現足靴區面板變薄、乾燥、脫屑,色素沉著、瘀血性皮炎等。
(2)淺靜脈曲張
患肢淺靜脈隆起、擴張、彎曲、甚至迂曲成團塊狀或成蚯蚓狀,站立時更為明顯。可伴有小腿腫脹。
(3)血栓性淺靜脈炎
曲張靜脈處呈現紅腫、硬結節和索狀腫物,壓痛,區域性面板溫度增高。
(4)下肢潰瘍
下肢靜脈曲張的晚期,常伴有瘀血性皮炎,瘙癢,由於病人搔抓或外傷,面板破損和繼發感染,可引起經久不愈的潰瘍。潰瘍多發生在內踝附近,久不癒合,容易繼發感染。
(5)下肢靜脈功能試驗
①深靜脈通常試驗(Perthes test):陽性不適合行大隱靜脈剝脫手術。
②大隱靜脈瓣膜功能試驗(Trendelenburg test);
③交通靜脈瓣膜功能試驗(Prart test)。
(三)輔助檢查
1、彩色超聲檢查:簡單方便,為臨床首選。
2、CT靜脈血管成像檢查:適應於複雜性靜脈病變。
3、血管造影:有創,“金標準”
四、下肢靜脈曲張的診斷與鑑別診斷
(一)診斷
1、有長期站立及能夠導致腹壓增高的病史(妊娠及盆腔腫瘤史、慢性支氣管炎、習慣性便祕等),多有下肢靜脈曲張的家族病史。
2、患者下肢靜脈明顯迂曲擴張,站立時更為明顯;常伴有血栓性淺靜脈炎,至晚期可發生足靴區面板色素沉著、纖維化、潰瘍等。
3、深靜脈通暢試驗示:深靜脈通暢。
4、超聲多普勒檢查顯示:大隱靜脈瓣膜功能不全,或同時伴有深靜脈瓣膜功能不全。
5、靜脈造影顯示:大隱靜脈迂曲擴張、瓣膜功能不全,或同時伴有深靜脈瓣膜功能不全。
6、排除其他靜脈性疾病。
(二)鑑別診斷
1、下肢深靜脈血栓形成後綜合徵
患者有突發性下肢粗腫、脹痛病史。在深靜脈血栓形成後期出現下肢淺靜脈曲張,患肢腫脹明顯,休息後不能完全緩解。
2、下肢動靜脈瘻
本病分為先天性和繼發性兩種。若在青年和兒童時無明顯原因出現嚴重的肢體靜脈曲張,且在曲張的靜脈處能聞及血管雜音及觸及震顫,應考慮先天性動靜脈瘻。如同時伴有患肢增粗、增長、多毛、多汗等,則更支援該病的診斷。如先有外傷,後出現患肢粗腫、靜脈曲張,則應考慮繼發性動靜脈瘻。
3、靜脈畸形骨肥大綜合徵
本病的特徵是肢體增長、增粗,淺靜脈異常粗大並曲張,面板血管瘤(葡萄酒樣斑)三聯徵。
4、布-加綜合徵
主要臨床表現為肝脾腫大,大量而頑固性腹水,食管靜脈曲張常合併出血,胸腹壁靜脈曲張,雙下肢水腫及靜脈曲張,面板色素沉著,潰瘍等。
五、下肢靜脈曲張的臨床治療
下肢靜脈曲張的治療原則是:
1、促進下肢血液迴流,消除瘀血狀態
2、清熱抗炎,控制肢體感染
3、保護患肢,防止外傷
注:此資訊源于網路收集,如有健康問題請及時咨詢專業醫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