臍帶脫落
正常的寶寶生後一週左右臍帶脫落,注意保持臍帶殘端清潔乾燥,脫落後如有黏液或者滲血可以用碘伏消毒,滲血明顯可以消毒後用雲南白藥塗抹,如果超過一週以上不脫落多數問題不大的,長時間不脫落容易出現肉芽組織及化膿感染,除常規上述方法消毒外,有肉牙(需要醫生鑑定)或者明顯化膿性感染需要到醫院處理或者住院治療。
衣服
衣服儘量用純棉柔和,寬大,質軟,不用鈕釦的衣服,尿布用軟軟吸水性強的尿布,如發生尿布性皮炎即紅臀,可以用紫草護膚膏或者護膏,蜈黛軟膏等塗抹,勤換洗尿布
卡斑
卡介苗接種部位2到3出現紅腫硬塊,繼而形成白色小膿泡,可自行破裂呈潰瘍,2到3個月最後結痂,一般情況下不需要治療,有感染可以用碘伏消毒。
鵝口瘡
口腔黏膜出現乳白色、微高起斑膜,周圍無炎症反應,形似奶塊。無痛,擦去斑膜後,可見下方不出血的紅色創面。斑膜面積大小不等,可出現在舌、頰、顎或脣內黏膜上。
好發於頰、舌、軟顎及口脣部的黏膜,白色的斑塊不易用棉棒或溼紗布擦掉。
在感染輕微時,白斑不易發現,也沒有明顯痛感,或僅在進食時有痛苦表情。嚴重時寶寶會因疼痛而煩躁不安、胃口不佳、啼哭、哺乳困難,有時伴有輕度發熱。
受損的黏膜治療不及時可不斷擴大,蔓延到咽部、扁桃體、牙齦等,嚴重者可蔓延至食管、支氣管,引起念珠菌性食管炎或肺念珠菌病,出現呼吸、吞嚥困難,少數可併發慢性黏膜面板念珠菌病,影響終身免疫功能。甚至可繼發其他細菌感染,造成敗血症。
治療:補充腸道菌群如媽咪愛或者常樂康改善腸道功能,勤剪指甲勤洗手,尤其是有腳氣或者有黴菌性陰道炎等真菌感染的家屬注意衛生,避免跟寶寶交叉感染,感染的寶寶可以先用碳酸氫鈉注射液塗抹然後再用制黴菌素塗抹一天兩次連用一週。
肺部感染
新生兒咳嗽反射發育不完善,肺炎往往以吐沫為主要表現甚至唯一表現,有吐沫,反覆吐奶帶黏液,呼吸頻率增快,安靜狀態下一分鐘呼吸次數超過五十次需要去醫院讓醫生聽聽肺部情況,偶爾輕咳或者吃奶後喉嚨有痰一般情況下問題不大的,勤拍背,尤其吃奶後豎抱扣背可以緩解的,多數問題不大的,新生兒病情變化快,有肺部感染的寶寶輕易不建議在診所用藥,應該讓新生兒科醫生評估下寶寶病情。
黃疸
這個是比較常見現象,但是牽涉東西比較多,先佔個小標題,回頭單開一章介紹,在這裡我重點要說的是生後二十四小時內出現面板黃染或者生後不足72小時出現明顯黃疸的寶寶需要及時讓新生兒科醫生評估下,超過14天的寶寶仍黃疸明顯也需要讓新生兒科醫生評估,比較常用退黃藥物是茵梔黃口服液或者茵梔黃顆粒,與補充腸道菌群配合治療效果好些,當然可以讓中醫開方劑茵陳大棗茶,因為許多家長對黃疸認識不夠,造成膽紅素腦病,將來發生腦癱,所以這方面的知識需要重點介紹。
關於嗓子呼嚕
寶寶喉嚨有痰音的現象多見於2個月左右的寶寶。因為寶寶呼吸道內的分泌物,寶寶都還不會咳嗽吐痰,所以分泌物多又吐不出來的寶寶就出現了這種現象,這種現象醫學上叫:積痰。積痰不同於兒童急性呼吸道感染,既不是氣管炎、支氣管炎也不是肺炎。因此,它不像嬰兒患炎症那樣伴有發燒、咳嗽、嗓子發紅等症狀。
兩個月左右的寶寶積痰,是一種短期內的特有現象,這是因為寶寶的支氣管被呼吸道內的分泌物輕微堵塞而導致的現象。當我們抱著寶寶時能聽到呼嚕呼嚕的痰鳴聲,就如同抱著一隻小貓,摸著它的脊背時感到的“貓喘”一樣。這種寶寶往往偏胖,當轉換體位、咳嗽、吐奶後,呼嚕聲會自然減輕。這種呼吸道內的分泌物並不是由於感染而生成的,因此不應把積痰視為疾病,也不必用藥物治療。等寶寶長大一點之後,他自然就會咳嗽吐痰了,而積痰產生的呼嚕聲自然也就消失了。
面對一個積痰的寶寶最好的辦法是多做戶外活動,通過空氣浴讓寶寶的面板和氣管黏膜受到冷空氣的刺激從而獲得鍛鍊。積痰的寶寶精神好、食慾佳,絕不是一個病寶寶的樣子,因此媽媽只要認真觀察就一定能與急性呼吸道感染區別開來。一旦你判斷寶寶是積痰就不必焦急,也不必總帶寶寶去醫院,耐下心來好好地照料他並多鍛鍊,過一段時間自然就會好了,但是需要與肺炎的寶寶鑑別,肺炎有咳嗽,吐沫,吃奶不好,容易嗆奶等。
注:此資訊源于網路收集,如有健康問題請及時咨詢專業醫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