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多患者無論是在綜合科還是在精神心理科就診,主要是原因不明的身體不適感,常見的就是疼痛,包括頭痛、軀幹部位的疼痛、四肢和胃腸部的疼痛,或者難以說清楚的身體不適感,像渾身發麻、氣動感、電流感、脹悶感、灼熱發冷交替感等感知覺障礙非常突出,難以緩解,患者十分痛苦,常伴有心煩、發脾氣、不喜嘈雜、坐臥不寧、愛哭泣、疲勞乏力、食慾下降、失眠等症狀。
女性多見,中年以後發病較多,被人誤解為更年期綜合徵,或者是所謂的“內分泌紊亂”,多科診治,服藥無數,卻不見效果。其實這種查不出原因的“疼痛”可能就是抑鬱焦慮的症狀之一。
抑鬱焦慮是常見的精神心理障礙,是多因素導致的心理疾患,可發病於任何年齡段,生物和社會心理因素交織出現抑鬱或焦慮情緒,當這種負性情緒出現時,不僅表現為心情低落,興趣下降、愉快感缺失,動力不足或容易疲勞,失眠、納差、悲觀表現,或者出現心煩、害怕、容易緊張、憂心忡忡、坐臥不寧等症狀外;
軀體疼痛非常突出,甚至可能在初期或整個發病期持續存在,反覆檢查卻沒有發現器質性的證據,綜合科醫生也愛莫能助,病程遷延數年之久並不奇怪,嚴重者甚至輕生自殺。在精神心理科卻是很常見的一個症狀,需要認真評估和排除軀體疾病外,主要還是抑鬱、焦慮的問題,但緩解了抑鬱或焦慮症狀後,疼痛也非常迅速的緩解或消失;
從生物學角度看,疼痛和抑鬱焦慮存在共同的神經中樞機制,所以當情緒低落或緊張時,會出現程度不等的軀體不適感,如疼痛,所謂“悲痛”最好詮釋了情緒和疼痛的關係,就是當“悲傷”情緒出現時,就會同時出現“疼痛”感覺。
所以,當您出現持續的疼痛,而在綜合科檢查沒有發現陽性證據時,不妨觀察和自我判斷一下自己的情緒狀態,如果感覺出現了抑鬱或焦慮時,還是儘快求助精神心理科醫生,進一步的臨床診斷和治療,以免延誤最佳治療時機。
注:此資訊源于網路收集,如有健康問題請及時咨詢專業醫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