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室: 脊柱外科 副主任醫師 宋海峰

  頸椎病是中老年人群中的常見病,是由於頸椎間盤退變及其繼發性改變刺激或壓迫鄰近組織,並引起各種相應表現的退變性疾病。

  簡單地講,由於壓迫脊髓、神經根的退變組織可能來自於脊髓前方,如退變突出的椎間盤、椎體後緣的骨刺、骨化的後縱韌帶;也可以來自脊髓後方,如增厚的黃韌帶;甚至是因為生來就有的發育性椎管狹窄(也就是先天性的頸椎椎管截面積小,在亞洲黃種人中較其他人中普遍),因此頸椎病的手術相應就有前路(從脖子前方施行手術)、後路(在脖子後方施行手術)之分。

  一、頸前路手術(圖1、2)

  又分為頸前路椎間盤切除、椎間融合術 ,及頸前路椎體次全切、

  椎間融合術 。

  1、手術目的:在於對來自前方的、區域性的壓迫、狹窄進行減壓, 穩定,並可矯正頸椎的生理曲度。

  2、頸前路椎間盤切除、椎間融合術:適用於椎間盤或骨刺壓迫引起的脊髓型頸椎病、神經根型頸椎病,或者單節段的後縱韌帶骨化。

  優點:直接解除壓迫;恢復頸椎生理曲度。

  侷限性:對於多節段、嚴重的脊髓壓迫不適用。

  3、頸前路椎體次全切、 椎間融合術:

  優點:切除椎間盤、椎體骨刺及其他前方的致壓物。減壓徹底、廣泛。

  侷限性:連續型的頸椎後縱韌帶骨化症、脊髓功能嚴重受損,以及合併發育性椎管狹窄者手術風險大或效果差。

  二、頸後路手術(圖3、4)

  適用於多節段頸椎病、伴椎管狹窄或連續型後縱韌帶骨化者。

  優點:通過對頸椎後方的椎板減壓並重建,來達到間接減壓的目的。手術風險比前路要小,療效確切。

  頸侷限性:頸椎後凸畸形的患者不適用。

  脊柱外科醫生需要根據每位患者的臨床表現特點、影像學表現,制定個體化的手術方法,以求達到滿意療效。

  圖1、2 頸前路手術前MRI、術後X

  

  圖3、4:

  頸後路手術前、術後CT

  

注:此資訊源于網路收集,如有健康問題請及時咨詢專業醫生。


相關問題





| 私隱政策 | 聯繫我們 |

© Copyright 2023 LOOKUP.TW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