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室: 消化科 副主任醫師 馬乾章

  現代社會老齡化的問題變得越來越突出。資源枯竭、環境惡化、恐怖主義和疑難病症等剝奪著人類的生命,使非正常死亡數量不斷增加。隨著死亡學研究的深入,死亡標準也發生了變化。為教育人們愛惜生命,培養健康理性的死亡觀,死亡教育顯得越來越重要。

  1、死亡教育定義:

  所謂死亡教育,就是如何認識和對待死亡所進行的教育。它從心理學、倫理學、社會學、醫學、經濟學、護理學和法律學等不同方面增進人們對死亡的認識,善待生命,在面對自身或他人的死亡時能尋求良好的心理支援。死亡教育所探討的不只是死亡本身的問題,還包含人們對所處的這個世界的感覺與情感。

  2、死亡教育的作用:

  有助於護理人員瞭解患者死亡時的生理和心理改變人的死亡無外乎3種情況:意外死亡、自然死亡和疾病死亡。作為護士,著眼點是佔3種死亡總數90%-95%的疾病致死。一般來說,疾病致死都經受不同程度的生理痛苦和精神折磨,所以需要護士以各種科學方法去減輕病痛,給予適當的心理支援。

  有助於形成新的生命觀傳統生命觀告訴我們,生命是最神聖的,生命是最幸運的,生命是最珍貴的,生命不能輕易地結束。其對映在醫學活動中就是患者的生命是神聖的,應當不惜一切代價去搶救患者的生命,維持和延長患者的生命過程。而這樣做其實並非真正的人道主義。新的生命觀不僅強調生命的神聖,更強調生命的質量與價值。死亡教育是提高生活質量的科學,它讓人們意識到時間的寶貴。在籌劃個人有生之年的藍圖時,要有計劃地合理安排。

  3、死亡教育的內容:

  涉及死亡學的基本概念;死亡心理的基本理論、死亡研究;家庭居喪悲傷與心理輔導;哲學與宗教死亡思想;死亡的社會文化方面問題;死亡的道德法律方面問題;以及死亡的超越問題。

  4、臨終關懷:

  臨終關懷興起與發展:臨終關懷起源於12世紀,是專門為朝聖者在路途中設立的類似於旅館或驛站的地方,以便疲憊或生病時在此稍作休整或治療之後能夠精力充沛的重新上路。這期間不少人因為疾病和勞累不能再上路,當然,他們也可以看作是去了天堂。到了19世紀,hospice逐漸變成用於照顧由於各種原因無法治療的患者的醫療機構。1967年,桑德斯博士在英國創立了聖克里斯多弗安寧院,專門照顧癌症末期患者。它是第1傢俱有特殊照護方案的臨終關懷機構,後來成為各地臨終關懷機構的典範。

  5、死亡教育形式:

  死亡教育大致可分為兩類。一類是常規的死亡教育,內容包括生命系統、生命倫理、生命禮儀、生命教育、悲傷輔導和養生技巧等。形式上可以融入到相應的課程中或滲透到學生的社會實踐中,如參與養老院志願者服務等。讓學生珍愛和維護自己生命的同時也要學會與他人和諧相處,培養人文關懷、社會關懷精神,尊重和愛護他人的生命。另一類是危機干預性教育。“不經歷風雨,怎能見彩虹”,與認知死亡同等重要的就是情感意志教育,對失敗沒有心理準備,對挫折毫無提防,輸不起,敗不得,往往就釀成悲劇。因此開展失敗教育、挫折教育、愉快教育、情感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有助於以綜合性視角來審視生命質量,促使學生在認知、情感、意志等方面的共同發展。

注:此資訊源于網路收集,如有健康問題請及時咨詢專業醫生。


相關問題





| 私隱政策 | 聯繫我們 |

© Copyright 2023 LOOKUP.TW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