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室: 神經外科 副主任醫師 李志清

  蛛網膜下腔出血是多種病因所致腦底部血管破裂的急性出血性腦血管病,臨床上蛛網膜下腔出血最常見的原因是外傷,又稱外傷性蛛網膜下腔出血,對於外傷引起的蛛網膜下腔出血,在明確沒有原發血管病變後可行藥物治療。對於無外傷因素、由於腦血管病變引起的血液直接流入蛛網膜下腔,又稱為自發性蛛網膜下腔出血,這類病變一般都需要明確病因進一步治療。

  自發性蛛網膜下腔出血約佔急性腦卒中的10%,佔出血性腦卒中的20%。在腦血管意外中,僅次於腦血栓和高血壓腦出血,位居第三。自發性蛛網膜下腔出血的病因包括顱內動脈瘤、動靜脈畸形、硬腦膜動靜脈瘻、高血壓動脈硬化症、腦底異常血管網(moya-moya病)和血液病等,但以顱內動脈瘤為最常見。

  蛛網膜下腔出血的臨床表現多為發病急劇的劇烈頭痛,彷彿頭要裂開一樣。頻繁嘔吐,大汗淋漓,約1/3的病人,動脈瘤破裂後因不及診治即可死亡。存活的病例,1/3可發生再次出血,再出血多發生在第一次出血後2周內,死亡率更高。出血急性期,CT確診SAH陽性串極高,安全迅速可靠。出血一週後,由於出血吸收,CT不易診斷,腰穿見到黃變的腦脊液可確診。一旦確診蛛網膜下腔出血,就應該進行腦血管造影明確有無動脈瘤和它的準確位置、形態、內徑、數目、有無血管痙攣,以確定手術方案。

  目前對於動脈瘤引起的蛛網膜下腔出血,通常採用Hunt-Hess分級:一級:無症狀,或有輕微頭痛和頸強直。 二級:頭痛較重,頸強直,除動眼神經等腦神經麻痺外,無其他神經症狀。三級:輕度意識障礙,躁動不安和輕度腦症狀。四級:半昏述、偏癱,早期去腦強直和植物神經障礙。五級:深昏迷、去腦強直,瀕死狀態。病情在三級以下,應及早進行腦血管造影和外科治療,三級以上的病人可待病情穩定後,再行進一步檢查和治療。

  目前對於動脈瘤,臨床上有兩種治療方法,一種是外科手術夾閉,一種是介入栓塞治療。夾閉手術是傳統的治療方法,至今已經有70多年的歷史,療效比較確實,但是風險較高,需要術者熟悉顱內解剖,同時急性期由於腦水腫、血管痙攣等因素增加了手術的風險和難度,介入治療是上世紀90年代開始的新技術,損傷小,恢復快,併發症率低,並且隨著材料學和技術的發展,逐漸顯示出取代外科手術的趨勢,尤其是在急性期出血患者由於不需分離腦組織即可手術,更體現出它的優勢。

  第一次蛛網膜下腔出血,內科治療可能好轉,但要掌握時機,作根本的治療,切勿觀望,以免坐失良機,後悔莫及。本病要得到合理的診治,非有條件的醫院、有經驗的專科醫師莫屬,切記。

注:此資訊源于網路收集,如有健康問題請及時咨詢專業醫生。


相關問題





| 私隱政策 | 聯繫我們 |

© Copyright 2023 LOOKUP.TW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