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室: 小兒外科 主治醫師 陳海琛

  隱睪是指睪丸未能按照正常發育過程從腰部腹膜後下降至陰囊。

  確定隱睪的手術治療最適合年齡是一個經過探索逐漸完善的過程。

  最早於1820年RoSenmerker發表隱睪手術。當時學者們認為10歲前進行手術並不晚。

  但是後來,通過電鏡對隱睪內部超微結構對比研究卻對此給予錯誤判定,並於1981年國內外學者基本達成共識:出生後2週歲時隱睪症患兒睪丸的曲細精管內在超微結構上已開始出現變化,可看到線粒體的退化,第3年更為明顯,因此在當時認為手術時機應該在2歲之前。《小兒外科學 第1版》(人民衛生出版社1981年)

  其後的十餘年,國內的學者基本沿用了這個標準。直到九十年代初期,已有教材將手術時機又提前了一年,修正至一週歲,(查閱小兒外科學第二或第三版)認為隱睪2歲就可以有不可逆的病理改變。因此手術年齡已不宜遲延到2週歲。

  其後,早在1999年我們在閱讀《中國醫學論壇報》時看到美國泌尿外科學會已經建議將手術治療年齡提早到出生後6個月,進一步的研究表明出生6個月之後曲細精管生殖細胞即開始發生關鍵的改變,直接影響成年後生精能力。

  文獻上亦開始同樣刊載,如:《小兒外科手術圖譜》(山東科學技術出版社 主編 愛爾蘭 P.Puri等 1999年):“出生後生殖細胞成熟的關鍵是第二個6個月,因此目前建議睪丸固定術在6個月進行”。又如,著名泌尿外科專著《坎貝爾-沃爾什泌尿外科學,第9版》(北京大學醫學出版社 Alan J.Wein等 2009年):“隱睪未降的決定性治療應在出生後6-12個月間完成,通常睪丸的自發下降在出生後3個月內及完成,自後則難以自發下降,為從理論上預防1歲以前發生的各種併發症,隱睪必須早期治療。”

  美國最新版的《隱睪治療指南》(2014年4月)明確描述,隱睪手術應該在出生後6-18個月進行。

  國內的權威論著也有了明確的同樣觀點,如《實用新生兒外科學》(人民衛生出版社 鄭珊主編 ,2013出版)中介紹:…隱睪固定術推薦年齡已經發生變化,反映了嬰兒睪丸功能知識的積累。在國外的單位,隱睪手術一般在6個月以後,只要麻醉合適。出生後12周必須複查明確是否是持續的隱睪以安排手術。最近前瞻性的研究表明1歲之前手術比手術延遲至3歲的患兒導致睪丸生長髮育更好。

  但是,我國教材更新理念較緩慢,教材內容傳遞式刊載較多,與發達國家五年更新的節奏具有鮮明反差。這一點,與目前國內醫院間使用完全不同的手術治療方式相一致―――先進的醫院已經與國際接軌、實現了微創化手術十餘年,而很多的醫院卻仍然徘徊於傳統的開刀,使用大切口為病人提供服務!

  因此,目前仍然有一些書刊按照十多年前內容記載。如《小兒外科學》第五版(人民衛生出版社2014年):生後6個月如睪丸仍未下降,則自行下降的機會已經極少。激素治療無效和就診年齡超過1歲者應行睪丸固定手術治療。隱睪治療必須在2歲以前完成。

  綜上所述,隨著醫學發展,國內外先進理念已經明確隱睪手術最佳年齡應該在出生後6個月開始,近二十年前美國醫學指南已經明確該觀點。

注:此資訊源于網路收集,如有健康問題請及時咨詢專業醫生。


相關問題





| 私隱政策 | 聯繫我們 |

© Copyright 2023 LOOKUP.TW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