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室: 兒保科 副主任醫師 廖新

  隨著社會的進步,人們保健意識的加強,女童這一特殊群體的保健也逐漸為家長及醫務工作者所重視。越來越多的女童因外陰陰道炎到醫院求醫,但目前女童婦科疾病面臨一個比較尷尬的問題,女童發病特點和治療方法與成人不同,但由於缺乏專科門診和專業人士,往往要到成人婦科就診,給患兒和家長帶來了很大的精神負擔,同時由於沿用成人的治療方法,導致效果不佳或是造成不良後果。因此在這裡向父母們簡單介紹一下小兒婦科疾病種類和特點,幫助大家瞭解小兒婦科疾病發生情況,以加強父母們對女童婦科疾病的認識,以便早發現、早治療。

  據某市調查顯示,女童婦科疾病中生殖器感染比例高達80%,以外陰陰道炎為主,好發於嬰幼兒,學齡前期後減少。是何種原因導致女童易患生殖道感染呢?原因有以下幾點:

  1、女童的生理解剖特點表現為,外陰缺少脂肪墊和陰毛,外陰陰道上皮組織薄,易被損傷和受外界各種病原體或化學物質的刺激,陰脣小而薄,對前庭的保護作用小,肛門緊鄰陰道,陰道容易受糞便汙染。

  2、幼女體內性激素尤其是雌激素水平低,導致生殖道抗菌力弱,容易受病原菌汙染,發生感染。

  3、區域性護理不當,衛生條件不好;過度清潔會導致區域性菌群失調。

  4、鄰近器官感染。

  5、全身疾病長期大量使用抗生素,機體免疫力下降,菌群失調,引起生殖道感染;肥胖兒童外陰區域性透氣性不好,加上溼熱環境易引起感染。

  常見的小兒外陰陰道炎包括以下幾類:

  1、尿布性皮炎

  是嬰幼兒(尤其是數月以內的嬰兒)常見的面板病,開始為紅斑,嚴重時紅斑上可發生水皰,、淺層潰瘍,可繼發細菌或真菌感染。治療:改善衛生狀態,保持乾燥,區域性用生理鹽水或植物油輕輕擦拭,必要時在醫生指導下使用皮質激素。

  2、細菌性外陰陰道炎

  病原體不同,分泌物的顏色和氣味會有所不同,炎症的急性期表現為外陰發紅、分泌物多,以疼痛為主。亞急性期以瘙癢為主,慢性期症狀較輕,或僅有外陰、前庭及陰道黏膜充血。治療:保持外陰清潔,根據病原體種類及藥敏感試驗選擇相應的抗生素全身及區域性應用。對於頑固、反覆的炎症要除外陰道異物、腫瘤或罕見的尿道、直腸陰道瘻等。

  3、真菌性炎症

  嬰幼兒感染多由母體傳播,因出生後1~2周內陰道分泌物呈酸性,真菌易生長。青春期前幼女很少發生,若有反覆發生的真菌感染,應除外糖尿病、免疫功能低下等疾病。表現外陰瘙癢、面板潮紅,分泌物呈乳凝塊樣。分泌物中找到假菌絲和孢子可確診。治療:2%~4%碳酸氫鈉溶液擦洗外陰陰道後區域性塗咪康唑軟膏,口服制黴菌素片,重複治療2~3個療程。治療後經3次真菌檢查陰性者為治癒。

  4、陰道異物

  常見於3-6歲的小兒因出於好奇心或企圖解除外陰瘙癢,將手紙、鉛筆頭、橡皮及玩具等異物放入陰道內,導致繼發感染使陰道分泌物增多,呈膿性或血性,有惡臭。如果家長髮現寶寶出現有血性或膿性白帶久治不愈應考慮陰道異物的可能,及時到醫院就診。

  5、化學性或過敏性炎症

  外陰面板受到尿液刺激或因肥胖,外陰面板、大腿間面板彼此摩擦有液體滲出,或對浴液、爽身粉過敏等均可引起炎症。去除過敏原,口服抗過敏藥一般能治癒。

  6、性傳播疾病,病原體包括滴蟲、淋球菌、沙眼衣原體、梅毒、人免疫缺陷病毒等

  嬰幼兒性傳播疾病罕見,多由母體垂直傳播,或偶然接觸汙染物造成感染。

  嬰幼兒期外陰陰道炎多見於5歲以下兒童。病原體常通過患兒母親和保育員的手、衣物、毛巾、浴盆等間接傳播。幼女外陰陰道炎的臨床表現多種多樣,比如嬰兒不明原因的哭鬧,易激惹,搔抓陰部,或是排尿不適,甚至排尿困難,都提示我們寶寶有可能外陰感染,父母們觀察外陰可以發現外陰及陰道口潮紅,內褲有分泌物,有時有血絲,也可無分泌物,且無感染的明顯體徵。因不能從患兒口中直接獲得病史,必須依靠父母或監護人的注意和觀察,所以提高家長們對女童護理的衛生常識,加強兒童保健工作,可明顯降低女童生殖道感染的發生率,改善預後。

注:此資訊源于網路收集,如有健康問題請及時咨詢專業醫生。


相關問題





| 私隱政策 | 聯繫我們 |

© Copyright 2023 LOOKUP.TW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