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天冷路滑,老人在出行時極易摔倒,造成髖部疼痛,不能行走,導致粗隆間骨折,治療相對麻煩,致死率極高,約為10%~30%。
什麼是股骨粗隆間骨折?
股骨粗隆間骨折是指股骨頸基底至小粗隆水平之間的骨折。多見於60歲以上的老年人,男性多於女性,約為1、5:1,屬於關節囊外骨折。因老年人骨質疏鬆,跌倒時下肢突然扭轉或急劇過度外展或內收,或外力直接衝擊大粗隆即可發生骨折。粗隆間是承受應力最大的部位,骨質為海綿質骨,老年時這部分骨質脆弱而疏鬆,骨折多為粉碎性。誤區一:沒啥症狀就是疼不用去醫院股骨粗隆間骨折是老年人常見損傷,傷後髖部疼痛,不能站立或行走,下肢短縮及外旋畸形。但無移位的嵌插骨折或移位較少的穩定骨折,上述症狀比較輕微。在檢查時可見患側粗隆升高,區域性腫脹及瘀斑,區域性壓痛,扣擊足跟部常引起患處劇烈疼痛。往往需經X線檢查後,才能確定診斷,並根據X線片進行分型。這類骨折,即使症狀不明顯,也應及時到醫院找骨科大夫診治,儘早採用牽引或手術治療。
誤區二:傷筋動骨養百天自然就好了股骨粗隆部位的血液供應豐富,骨折的接觸面積大,很少發生骨折不癒合或股骨頭缺血性壞死,治療以非手術療法為主。但股骨粗隆間骨折在大腿根部,該處有許多肌肉附著,很容易移位,治療不當有發生髖內翻的趨勢,形成畸形連線癒合,影響患肢功能,造成跛行,由於承重線的改變,可能在後期引起患肢創傷性關節炎。用手法復位、區域性外固定的方法,必定失敗。若不及時治療,因骨折後長期臥床,可引起肺炎、褥瘡、泌尿系感染、關節攣縮、血栓等危及生命的多種併發症,所以應及時到醫院治療。
誤區三:手術一定比保守治療效果好股骨粗隆間骨折有一定的保守治療適應症,包括不能耐受麻醉及手術的股骨粗隆間骨折患者(如近期心梗患者),以及傷前不能活動且傷後無明顯不適患者,膿毒症患者和手術切口周圍有面板破損等患者。如果患者不能行走或沒有機會重新行走,保守治療將比手術治療更安全,更人道,而且費用更低。可採用牽引的方式糾正下肢短縮、外旋和髖內翻畸形,維持骨折近似解剖位置而癒合。
誤區四:同樣的骨折手術方法卻不同股骨粗隆間骨折手術治療的主要目的是讓患者早期活動,儘快恢復傷前的功能狀態,減少併發症。股骨粗隆間骨折分型(Tronzo-Evans分類):Ⅰ型:單純粗隆間骨折,無移位。Ⅱ型:股骨距完整,有移位,小粗隆撕脫骨折。Ⅲ型:股骨距受累,有移位,小粗隆骨折。Ⅳ型:大小粗隆粉碎性骨折。Ⅴ型:反粗隆間骨折。手術方式的選擇並沒有統一的標準,應根據骨折型別、移位情況、患者年齡和全身情況,分別採取不同方法,常見的手術方法有:1、髓內固定。2、髓外固定。3、外固定支架。4、人工關節置換。
誤區五:治療完全交給醫生就行了大多數患者認為,只要醫生手術做得好,患肢完全恢復功能就不成問題。骨折內固定的穩定總體上依賴於五個因素:骨的質量、骨折型別、復位情況、內固定的選擇以及內固定與骨的位置。骨科醫生僅能控制後三種因素,但必須考慮前兩種因素來制定適當的治療計劃。臨床出現不少術後再發骨折、鋼板斷裂、螺釘斷裂的病例,原因是多方面的:1、安裝問題:如角度不良,與股骨幹敷貼不佳,螺釘選擇不佳等;2、 鋼板螺釘質量問題;3、過早負重;4、骨折不癒合或延遲癒合,造成持續剪應力,使鋼板螺釘折斷。前兩項與手術操作及內固定的選擇有關,後兩項就與患者後期的功能鍛鍊及個人體質等因素有關。
注:此資訊源于網路收集,如有健康問題請及時咨詢專業醫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