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美女性中內膜癌是最常見的婦科惡性腫瘤,是第四常見的癌症,佔據6%的新發癌症和3%的內膜癌。美國2006-2010年年齡調整的年發生率為24.3/100,000女性,英國2008年為19.4/100,000女性。75%內膜癌確診時為早期病變(FIGOI-II期)。對於III-IV期患者,5年生存率分別為57-66%和20-26%。傳統上,按照Bokhman的分類,內膜癌分為:I型,雌激素依賴型,與內膜增生有關;II型,非雌激素依賴型,與內膜萎縮有關。內膜癌根據組織病理分為內膜樣癌、漿液性癌、癌肉瘤和透明細胞癌等。I型多為子宮內膜樣癌,II型絕大部分為漿液性癌。但是這些關聯並不完美。I型內膜癌與雌激素過多、肥胖、激素受體陽性狀態和內膜增生有關,中度或高度分化,預後較好;II型內膜癌在非肥胖女性中更為常見,發生時沒有內分泌和代謝紊亂,和內膜萎縮有關,分化和預後均較差。後續的研究希望能夠闡述I型和II型癌症在臨床病理、組織學和分子學上的相關性。子宮內膜癌的診斷多數患者有不正常陰道流血(90%),多為絕經後期。經常用門診刮宮就可確診。
1 手術治療手術治療仍是子宮內膜癌首選的治療手段,手術分期的作用在於指導術後輔助性治療措施的選擇。1.1 手術方法1)全面分期手術:包括全子宮切除、雙附件切除、盆腹腔沖洗液細胞檢查、盆腔及腹主動脈旁淋巴結切除(或活檢),卵巢的去留目前仍然有爭議;2)次廣泛子宮切除+雙附件切除術或稱擴大的全子宮切除+雙附件切除術:在切除子宮和雙附件的同時,切除一部分宮旁組織和約2cm長的陰道穹窿部分;3)廣泛式子宮切除+雙附件切除術:手術範圍包括子宮、雙附件、全部宮旁組織,3~4cm長的陰道上段。
1.2 子宮內膜癌的術式選擇Ⅰ期子宮內膜癌的標準手術是全子宮+雙附件切除,是否進行盆腔及腹主動脈淋巴結清掃尚有爭議,對於這些高危患者清掃淋巴結是有一定的意義。高危因素主要包括深肌層浸潤、低分化、非內膜樣癌等。而有學者認為高分化、無肌層浸潤的子宮內膜樣癌幾乎無淋巴結轉移,可以不清掃淋巴結。
Ⅱ期子宮內膜癌患者由於病變已累及宮頸,應採用:1)經腹廣泛性全子宮切除+雙附件切除+盆一般情況下,全面手術分期對於高危的子宮內膜癌患者是必要的。但低危患者則可能避免行淋巴結切除及其相關的併發症。該研究試圖評價術中冰凍病理與最終石蠟病理的符合率,以估計這是否能術中可靠指導手術方式,決定是否切除淋巴結。116例患者術前診斷為子宮內膜樣腺癌或複雜不典型增生。收集人口學特徵和分期,以及冰凍和石蠟病理切片的病理分級和肌層浸潤深度。結果提示,冰凍和石蠟切片之間組織學亞型、分級、和肌層浸潤深度的符合率分別為97.5%、88%和98.2%。7例冰凍複雜不典型增生石蠟證實為癌,2例患者再次接受手術。總之,冰凍病理分析可以作為指導手術決策是否切除淋巴結的方法。組織學亞型、分級和浸潤肌層的深度,冰凍切片和石蠟切片的符合率很高,可以被用於術中決定患者是否行淋巴結切除的指標。
注:此資訊源于網路收集,如有健康問題請及時咨詢專業醫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