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室: 面板科 副主任醫師 孫寧

  1、對苯二酚(氫醌)
  是一種傳統且有效的美白祛斑成分,它具有凝結蛋白質的作用,通過凝結酪氨酸酶中的氨基酸,使酶凍結而失去催化活性。另外,氫醌在一定濃度下可致黑色素細胞變性、死亡。美國FDA認為對苯二酚為安全、有效的美白劑。歐共體批准的使用量為2%。我國1999年11月版的化妝品衛生規範允許其在區域性面板美白產品中使用,限用量也為2%,並要求在產品包裝說明上標註“含有氫醌”字樣。CTFA2000年版的化妝品成分評審概要中明確指出,禁止氫醌用於駐留性化妝品中。一般認為,2%的氫醌用量對面板是安全的,祛斑藥品中用量可達3%~5%,超過5%,有可能引發“白斑"現象,並可致敏。目前使用不多,主要因為副作用問題。
  2、曲酸及其衍生物
  曲酸的應用及發現,是源於古代民間醫療。曲酸由葡萄糖或蔗糖在曲酶作用下發酵、提純而成,其美白機理是抑制酪氨酸酶的活性,同時又能抑制二羥基吲哚酸(DHICA)氧化酶活性,阻斷二羥基吲哚(DHI)聚合。這是很少的一種能同時抑制多種酶的單一美白劑,因此是非常值得研究的一類美白劑。長期使用曲酸具有細胞毒作用,並可增加卵巢細胞染色體互換及染色體畸變的概率。曲酸因口服具有致癌性,故在日本被禁用,外用曲酸在同本也被暫停進口及生產。曲酸由於對光、熱及金屬離子不穩定,而且面板吸收性較差,人們開發了大量的曲酸衍生物來改進它的使用效能,如曲酸二棕櫚酸鹽。曲酸

  二棕櫚酸鹽與曲酸相比,不易變色,不受酸鹼度的影響,對面板的刺激性較低。目前認為曲酸衍生物的作用機制與曲酸相同,且其對酪氨酸酶的抑制作用比曲酸強。曲酸衍生物是從曲酸上的兩個羥基入手,一般進行酯化和烷基化。酯化可以形成曲酸的單酯,也可以形成雙酯。
  3、熊果苷
  熊果苷(arbutin)是從多種植物中分離得到的天然活性物質,其化學名為4-羥苯基β-D-吡喃葡萄糖苷(簡稱β-熊果苷)。β-熊果苷去色素作用機制已有報道,它是酪氨酸酶抑制劑,主要阻斷多巴及多巴醌的合成,從而遏制黑色素的生長,因而具有面板增白作用。目前β-熊果苷在化妝品中新增量約為3%,小於此量對面板中酪氨酸酶的催化活性的抑制作用較弱,增白效果不明顯。
  α-熊果苷是β-熊果苷的差向異構體,其化學名為4-羥苯基α-D-吡喃葡萄糖苷。日本學者Nishmura研究發現:α-熊果苷抑制酪氨酸酶的強度和安全性大大優於目前正逐漸廣泛使用的β-熊果苷。是β熊果苷抑制強度的10倍。
  2002年Pentaparm、日本資生堂先後推出了含有α-熊果苷的新型活性面板增白劑。α-熊果苷對紫外線灼傷所形成的瘢痕具有明顯的效果,其化學性質也比β-熊果苷更穩定,能夠更方便地加入到各種美白亮膚化妝品中。

  4、維生素C及其衍生物
  維生素C由生物發酵製備得到,是人們心理上極易接受的美白劑。維生素C對除去後天性黑色素沉積有明顯效果,並且具有抗氧和清除自由基作用。維生素C及衍生物,直接還原黑色素,將黑色素直接破壞瓦解,從而迅速增白。維生素C的美白機制主要是將黑素還原而淡化色斑,但因經還原的黑色素仍可能再次氧化,因此必須長期保持足夠的濃度才有效。另外,由於黑色素的生成過程是一種氧化過程,維生素C可以通過本身的抗氧化特性,並可抑制過氧化酶作用。不易滲透到面板角質層,且本身易氧化並不穩定,故它的應用受到限制。對維生素C衍生物的開發主要是在日本,最常用的有:維生素C磷酸鎂、維生素C棕櫚酸酯等。維生素C的磷酸酯鹽主要有維生素C磷酸酯鎂和維生素C磷酸酯鈉。維生素C磷酸酯鎂的美白效果較維生素C磷酸酯鈉好,價格也較後者低,在維生素C類美白劑市場中佔有主導地位。另外一個重要維生素c的衍生物是維生素C-2-O-α-吡喃葡萄糖,它的穩定性很好,易於新增到化妝品配方中,但它是發酵法生產,價格昂貴。
  5、內皮素拮抗劑
  內皮素拮抗劑是20世紀90年代發現的重要面板美白劑。它可以從天然植物洋甘菊中提取,也可以用生物發酵法制備。國外有人從歐洲草本植物洋甘菊中提取內皮素拮抗劑,經體內及體外實驗表明具有以下三方面作用:①高效性:在洋甘菊提取物這種內皮素拮抗劑的作用下,內皮素不能與黑皮素細胞上的受點聯結,因此,不會再有額外的黑色素形成;②快速去色素作用:由於酪氨酸酶存在於黑色素細胞的黑色素內,因此酪氨酸酶抑制劑必須通過4層(即角質層、表皮深層、黑色素細胞膜和黑色素膜)障礙才能起到抑制作用,由於內皮素拮抗劑的作用點在黑色素細胞膜之外,因此,它僅需通過兩層障礙即可發揮效用,這就是為什麼針對紫外線引起的色素沉著的祛除,採用內皮拮抗素要比酪氨酸酶抑制劑快4倍的原因;③均勻黑色素分佈:由於紫外線照射引起細胞外黑色素的生成,導致面板色斑及不均勻色素分佈,而使用內皮素拮抗劑後,這一狀況會得到根本改善。
  6、胎盤素
  胎盤素是從人體、牛、羊的胎盤中提取的生物製劑,是高階化妝品用的營養保溼劑,對加快面板新陳代謝的同時對面板黑色素新陳代謝亦會加速。市場上不少美白產品都含有此成分,並輔以諸如維生素E、維生素C衍生物等美白活性組分。由於僅有20%的人用胎盤素美白有效,而且一些消費者在使用時害怕受到瘋牛病的傳染,心存疑慮,所以胎盤素雖然已改由從豬提取,但一些生產化妝品的國際性大公司,己不再使用胎盤素。
  7、植物類黃酮
  黃酮類化合物廣泛存在於植物界,其中許多具有清除面板中自由基、促進面板新陳代謝、減少色素沉著、潤澤肌膚等作用。在我國,已產業化開發出許多植物黃酮類提取物,如銀杏提取物、竹葉提取物、甘草黃酮、大豆異黃酮等,一些己應用於化妝品行業。現已證明,甘草除具有鎮痛、鎮咳、抗炎、抗潰瘍、抗變態反應等作用外,還能增
  強機體免疫功能,防治病毒性肝炎、抗癌、抗艾滋病。從甘草中提取的甘草黃酮在美容化妝品中具有多種功效。研究表明,甘草黃酮是一種很好的美白成分,其美白作用主要來自其對酪氨酸酶、對多巴色素互變異構酶(TRP一2)活性的抑制,和對5,6.二羥基吲哚(DHI)聚合的阻斷。在幫助抗紫外線的同時還抑制酪氨酸酶的活性,還能改善粗糙、缺水及發炎的面板,是功能齊全的一種植物美白成分。
  此外,我國傳統的中藥,許多具有良好的美白祛斑作用,有許多治療面斑的藥方流傳至今。這種綠色植物成份具有優異的美白效果,是這類化妝品今後的發展方向。
  當歸:活血生機、抗菌消炎、祛水增白,含有多種維生素和活性組份,有面板增白功效。
  辛夷:治面容疾患、痤瘡、面板瘙癢等症。化學成份主要為蒎烯、莰烯及葡萄苷等,有抗菌消炎抗過敏作用。
  川芎:行氣活血、祛風止痛、長肉排膿、消淤血,其化學成份為內酯、
  生物鹼、揮發油及維生素。具有面板抗衰老和增白的作用。
  丹蔘:治各種面部面板病,有去淤生新、活血除煩功效,化學成份主要有酮類、醇類及多種氨基酸、維生素和微量元素等,它可清除自由基,改善血迴圈,即抗面板衰老及美容和增白的功效。此外還有白附子、白芷茯苓、鮮皮、白芍、白朮、菟絲子、杜鵑花提取物(壬二酸)等均有一定的面板增白作用。

注:此資訊源于網路收集,如有健康問題請及時咨詢專業醫生。


相關問題





| 私隱政策 | 聯繫我們 |

© Copyright 2023 LOOKUP.TW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