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復顎裂的主要目的是恢復患者的正常語音功能,同時必須考慮到手術可能對上頜骨生長髮育帶來的不利影響。除術前後配以多科的綜合序列治療來預防和減輕顎裂本身和手術的不利影響之外,通過開展不同的外科修復模式或程式,也是有效減輕和避免消極因素,達到治療目的的有效手段,並且已在世界範圍內得到廣泛的應用與總結,其中不乏成功之典範。
第一種修復模式(我科大部分醫生採取的手術模式):硬軟顎裂同期修復是目前國內外普遍開展的外科修復模式。其優點不言而喻,除手術操作稍顯複雜,但不難掌握外,省時、省力,經濟花費少,有利於語音恢復與矯治。一次性封閉口鼻腔間的裂隙,於患者和其家屬都易於接受,尤其適合我國的國情。但伴隨這種修復模式術後,患者付出的代價也極大,為了一次性封閉硬軟顎裂隙,術中只有不惜犧牲和解剖分離一切能使兩側軟顎和硬顎粘骨膜瓣向中線移動的解剖結構。現在大量的臨床病例與實驗研究已經證實,在上頜結節後方至翼內板內側間的廣泛分離,硬顎骨面上遺留的裸露骨面,鑿斷翼鉤,鼻腔粘膜遺留的組織創面等均可嚴重抑制術後上頜骨的生長髮育,而繼發麵中份發育不足,咬紊亂,前後牙的反,下頜相對前突等,且畸形程度與上述操作的程度和範圍成正相關。同時,儘管同期實施了手術,但因顎裂裂隙較寬,延長軟顎困難,為了延長軟顎,有時不得不在硬顎前份遺留部分裂隙無法修補,即所謂“顧後不顧前”的修復原則,導致這一部分患兒的語音功能仍難以恢復正常。如此種種不可復性的繼發畸形不是即刻發生在顎裂修復術後,而是一個緩慢的,甚至伴隨患者終生的發生、發展過程,所以真正承受這種疼痛與巨大心理折磨的是患者和其家屬。故如何在提高手術成功率的同時,有效地預防和減少遠期併發症是一個值得臨床醫生深入研究的課題。所以,這一修復模式,最適用於經外科前正畸治療,裂隙已明顯縮窄的患兒;以及錯過最佳手術時間的大年齡組患者。
第二種修復模式:先修復硬顎裂,後修復軟顎裂(本醫療小組正在採用的手術模式):這一修復模式,是以延長軟顎長度為顎裂修復術的主要目的,同時兼顧硬顎裂的完整修復而設計的。在硬軟顎裂同期修復過程中,臨床醫生往往只能“顧後不顧前”,延長了軟顎,而使硬顎裂封閉不完全,不僅影響了軟顎的後退,同時硬顎粘骨膜瓣後退後,也易遺留下較大的裸露骨面。從術前畸形程度與術後效果的對比分析中,我們也發現,完全性顎裂患者較不完全性顎裂更易出現術後軟顎過短,語音不良,上頜骨生長髮育受抑制的機率。所以先期變完全性顎裂為不完全性顎裂,降低顎裂手術操作的複雜性,減少解剖分離範圍,更有效地延長軟顎。減少對上頜骨生長抑制的因素,是這一修復模式的優點。這一模式的適應證仍需經過術前正畸治療或脣裂修復術後,硬顎裂隙已有所變窄的病例。手術分兩期進行,第一期手術,選擇在脣裂修復術同期進行,第二期手術則等在第一期手術後6個月到1年進行,但二期手術仍應在2歲內完成。第一期手術的方法:在裂隙已變窄的健側硬顎上,以梨骨粘骨膜瓣作蒂,沿梨骨與硬顎交界偏硬顎側,從硬顎後緣向前至齒槽突裂緣,翻起梨骨粘骨膜瓣,同時,沿患側硬顎裂緣剖開,並潛行分離硬顎粘骨膜瓣至少5mm寬。然後將梨骨粘骨膜瓣翻轉向患側,嵌入已分離的患側裂緣硬顎粘骨膜瓣的深面,並縫合。必要時,尚可從口腔前庭設計一舌形瓣覆蓋於齒槽突裂區的梨骨粘骨膜瓣上方,形成雙層封閉齒槽突裂。對雙側顎裂,則需從梨骨下緣作切口,將兩側的梨骨粘骨膜瓣分別與兩側硬顎裂緣粘骨膜瓣嵌入縫合。臨床和實驗研究都證明,這一手術操作不明顯影響上頜骨的生長髮育。但卻使完全性顎裂變為不完全性顎裂,為第二期手術延長軟顎和減輕對上頜骨生長髮育的影響創造條件。第二期手術方法:根據軟顎裂隙在第一期硬顎裂封閉後的變化,選擇第一種修復模式(硬軟顎裂同期修復)中的不完全性顎裂修復方法即可。
注:此資訊源于網路收集,如有健康問題請及時咨詢專業醫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