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室: 神經內科 主任醫師 惠凱

  腔隙性腦梗死(lacunarinfarction)是常見的缺血性腦血管疾病之一,是腦梗塞(或稱腦梗死)的一種,又簡稱腔梗、多發腔梗。是長期高血壓、小動脈硬化引起的結果。是以病理診斷而命名的,系新鮮或陳舊性腦深部小梗死的總稱。腔隙直徑多為2~15mm,一般認為15~20mm是腔隙的最大限度。

  腔隙性腦梗塞並非完全病理性的,換句話說腔隙性腦梗塞並不都顯示出病例症狀。很多人在體檢時或常規檢查時發現CT或MRI上報告提示顱記憶體在多發腔隙性腦梗塞,非常緊張,這是大可不必的。即使人們沒有高血壓、糖尿病、肥胖、高血脂等誘發因素,隨著年齡增長同樣會出現顱內多發腔隙性腦梗,一般來說女性>50歲,男性>48歲,在行頭部MRI檢查時會見到腔梗的,CT較少。

  病理性腔梗症狀體徵

  1、常見於中老年人,男性較多,多患高血壓病。

  2、臨床主要有4種經典的腔隙綜合徵:

  (1)純運動性輕偏癱:常見,通常為對側內囊後肢或腦橋病變。表現面部及上下肢大體相同程度輕偏癱,不伴感覺、視覺及皮質功能缺失如失語,腦幹病變不出現眩暈、耳鳴、眼震、複視等,多在2周內開始恢復。可由頸內動脈或大腦中動脈閉塞、硬膜下血腫或腦內佔位性病變引起。

  (2)純感覺性卒中:較常見,特點是偏身感覺缺失,可伴感覺異常,如麻木、燒灼或沉重感、刺痛、僵硬感等;是對側丘腦腹後核、內囊後肢、放射冠後部及延髓背外側病灶所致。大腦後動脈閉塞以及丘腦或中腦小量出血可出現類似表現。

  (3)共濟失調性輕偏癱:病變對側小腦性共濟失調,偏癱以下肢重(足踝部明顯),上肢輕,面部最輕;指鼻試驗、跟膝脛試驗陽性。通常由對側腦橋基底部上1/3與下2/3交界處、內囊後肢及偏上處(影響顳、枕橋束及錐體束)和放射冠及半卵圓中心(影響皮質腦橋束和部分錐體束)病變所致。

  (4)構音障礙-手笨拙綜合徵:表現構音障礙、吞嚥困難、病變對側中樞性面舌癱、面癱側手無力和精細動作笨拙,書寫易發現,指鼻試驗不準,輕度平衡障礙。病變在腦橋基底部上1/3與下2/3交界處,為基底動脈旁中線支閉塞;亦見於內囊膝部病變。

  3、根據腔隙性腦梗死有無神經系統體徵可以概括成3類

  (1)有局灶神經系統定位體徵:能夠明確分類的腔隙性腦梗死,其出現率約佔腔隙性腦梗死的75%。

  (2)有神經系統的症狀,但無局灶體徵,不能分型分類的腔隙性腦梗死,約佔腔隙性腦梗死的9%。

  (3)無神經系統症狀和體徵:約佔腔隙性腦梗死的16%。

注:此資訊源于網路收集,如有健康問題請及時咨詢專業醫生。


相關問題





| 私隱政策 | 聯繫我們 |

© Copyright 2023 LOOKUP.TW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