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室: 綜合內科 主治醫師 李兆雷

  排尿性暈厥又稱小便猝倒,主要是由於血管舒張和收縮障礙造成低血壓,引起大腦一時供血不足所致。該病多發生於16―45歲的男性,偶爾也可見於老年人。患者常在清晨、夜間或午睡後起床排尿時因意識短暫喪失而突然暈倒。

  多數患者在發病前可有頭暈、噁心、心慌等不適感,但也有一些人在暈倒前並無任何不適的先兆。此種暈厥一般發生在排尿的終末期,也可發生在排尿前。暈厥持續的時間,少則數秒鐘,多則半小時。該病雖有反覆發作的傾向,但不同患者的發病頻率有所不同,有的人在一個月中發作數次,有的人則在一年中僅發作1~2次。

  經臨床觀察發現,該病的誘發因素主要是飲酒、睡眠不足、過度疲勞、飲食減少及體位改變等。

  發病機制:

  主發病機制至今尚未完全闡明,主要有以下觀點:

  1、夜間迷走神經張力增高,心率較慢。排尿時充盈的膀胱突然收縮,膀胱內壓力驟然升高,巨大的機械壓力刺激膀胱壁內的迷走神經,同時逼尿肌(S2~4及骨盆神經支配,屬副交感神經) 收縮也可引起強烈的迷走神經興奮,這種排尿所引起強烈的迷走神經興奮就成為暈厥發作的觸發點,膀胱的迷走衝動經外周傳入神經上傳至延髓,在迷走神經中樞引發迷走神經反射,而心臟是迷走神經反射的重要的敏感靶器官,迷走反射引起心率下降,心排出量減少。

  另一方面,由中樞神經的整合調節,交感神經張力下降,從而引起外周血管擴張,繼而血壓下降。以上變化的共同效應就是出現一時性腦灌注不足,導致暈厥發作。排尿性暈厥發作時心率驟降而血壓下降不明顯的血流動力學變化,以及迷走神經亢奮的自主神經調節障礙的特點與心臟抑制型血管迷走性暈厥的發病特點極為相似,二者發病過程中除暈厥觸發因素和迷走衝動傳入途徑有所不同外,其傳出後通路的迷走神經亢奮效應基本一致。

  2、體位驟變,血液滯留於下肢。

  3、排尿時屏氣動作使胸腔內壓力增高。

  4、若憋尿過多而一旦排空,腹腔內壓力急驟下降,可使腹腔內大量的血管床開放;後三種因素均可妨礙靜脈迴流,是發病的主要因素。

  另一方面,當胸腔內壓力增高時靜脈壓也增高,顱內壓也隨之增高,使腦血流量減少。也有人認為排尿性暈厥是一種特殊型別的自立性低血壓暈厥。

  臨床特點:

  (1)患者幾乎全為男性,因男性排尿均採取直立位。

  (2)發作最常發生在午夜起床排尿時,清晨或者午睡起床排尿時也可發生,天氣寒冷或者酒後較易誘發。

  (4)暈厥前期症狀多不明顯,可有極短的頭暈、眼花、下肢發軟。患者突然暈倒,意識喪失持續數十秒,自行甦醒。暈厥後期症狀較輕,個別患者伴發抽搐。某些患者發作時有損傷。排尿性暈厥可反覆再發。

  防治:

  雖然排尿性暈厥的預後良好,且多數患者隨著年齡的增長會自行停止發病。但由於發病時患者會突然暈倒,容易造成外傷,嚴重的還會危及生命,所以,對患者來說,如何防止暈厥的發生是十分重要的。臨床實踐證明,防治此病的有效措施主要有:

  ①患者起床排尿時應先取坐位,然後再緩慢地站立。排尿時要做深呼吸動作(防止過度屏氣)。

  ②不要憋尿,有尿意時就要儘快排尿。暈厥發作頻繁的男性,可採取蹲式或坐式小便。

  ③要積極地治療神經衰弱、肺結核以及胃十二指腸潰瘍等各種慢性疾病。

  ④要多參加體育活動,增強體質。

  ⑤要避免酗酒和過度勞累。

  ⑥患者在此病頻繁發作期間可口服阿托品或654―2。

  ⑦患者出現暈厥後,應立即讓其平臥,然後用手指壓迫患者的人中、內關及足三裡等穴位,以使其儘快甦醒。需要注意的是,若懷疑患者有顱腦外傷或腦出血時,應迅速將其送往醫院診治,防止發生意外。

  注意事項:

  1、對發作頻繁的人,睡前要少飲水,起床排尿時應先坐片刻後再站起,以改善肌體的反應。

  2、排尿不要過急、過猛。排尿時如有頭暈、眼花、心慌、腿軟等先兆,應立即抓住物體或立即改為蹲式小便。

  3、以往有排尿性暈厥的人,排尿時取蹲位。

  4、患有肺結核、神經衰弱和氣血兩虛的病人易發生此種暈厥。此外,病後體虛、過度疲勞以及飲酒等也可誘發這種病。

注:此資訊源于網路收集,如有健康問題請及時咨詢專業醫生。


相關問題





| 私隱政策 | 聯繫我們 |

© Copyright 2023 LOOKUP.TW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