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室: 心胸外科 副主任醫師 姜力駿

  勞力性暈厥提示心臟流出道梗阻,主要由於主動脈瓣狹窄。這種暈厥反映了由於勞力時不能增加心排血量,周圍血管同時發生擴張而引起的腦缺血。低血容量和正性肌力藥物(如洋地黃)可使肥厚型梗阻性心肌病病人流出道梗阻加重,可能突然發生暈厥。暈厥常發生在運動後即刻,其原因為靜脈迴流減少,左房壓降低及心室充盈減少。

  勞力性暈厥易與哪些症狀混淆?

  一、反射性暈厥

  1、單純性暈厥:又稱血管迷走性暈厥、血管減壓性暈厥。臨床上較多見,暈厥前多有明顯的誘因,如疼痛、高溫、神經緊張、恐懼、情緒激動、通風不良、空氣汙濁、疲勞、持續站立、飢餓、妊娠以及各種慢性疾病的後期。暈厥前期歷時較短,一般為15-30s,如果在此期迅速立即平臥,則前驅症狀消失,前驅症狀多為頭暈、噁心、蒼白、出汗等。暈厥期的表現也為暫時性的,歷時一般為30s到2-3min,表現為意識喪失,面色蒼白,四肢軟弱無力,血壓下降、心率減慢而微弱、瞳孔擴大、對光反應消失,應注意有無尿失禁、肢體抽搐、咬破舌頭等。暈厥後期症狀可有短暫性的無力或頭昏等,一般恢復較快,無明顯後遺症狀。 應注意與癲癇、癔病及眩暈的鑑別。癲癇發作時,無明顯的前驅症狀,發作時有意識喪失,可有尿失禁,肢體抽搐、咬破舌頭等,腦電圖及腦CT或 MRI有異常發現。癔病發作時多有明顯的精神刺激因素,發作持續時間長,發作時無意識消失,對周圍的人與物有反應。眩暈病前多無明顯的誘因,眩暈是一種運動幻覺或運動錯覺。患者感到外界環境或自身在旋轉、移動或搖晃,是由前庭神經系統病變所引起。

  2、直立性低壓性暈厥:患者從臥位改變為直立位時,血壓迅速下降而導致腦血流量不足,出現暈厥症狀時叫做直立性低血壓。

  3、排尿性暈厥:排尿性暈厥發生於排尿,或排尿結束時,引起反射性血壓下降和暈厥。最常發生在病者午夜醒來排尿時,清晨或午睡起來排尿時也可發生。

  4、頸動脈竇性暈厥:又稱頸動脈竇綜合徵,是由於頸動脈受刺激、頸動脈硬化或其鄰近病變、衣領過緊時發生。如頸動脈竇附近有腫瘤、炎症、外傷、受到牽拉或頸動脈竇受到外力的壓迫等導致頸動脈竇性暈厥發作。臨床上可分:

  (1)迷走型:有反射性竇性心動過緩,或有房室傳導阻滯;

  (2)減壓型:主要表現為血壓顯著下降;

  (3)中樞型:主要表現為暈厥,而血壓和心率表現不明顯。在臨床上做頸動脈竇加壓實驗時,可使心率變慢或血壓降低或引起暈厥發作。

  5、仰臥位低血壓性暈厥:主要見於孕婦後期,腹腔內巨大腫瘤、血栓性靜脈炎、下腔靜脈內膈膜樣阻塞及靜脈原發性平滑肌瘤等。主要表現為:仰臥時患者血壓驟降、心率加快及暈厥發作。發生機理主要是因為腫物機械壓迫下腔靜脈,使迴心血液突然減少而怪致。

  二、心源性暈厥

  心源性暈厥主要是由於心臟停搏,嚴重的心律失常,心肌缺血等導致心臟的排血量突然下降,腦供血不足面致暈厥發作。直立時發病,無明顯的先兆表現多提示心源性暈厥或直立性低血壓性暈厥。如果在仰臥位發病的暈厥多能提示為心源性暈厥。

  三、腦源性暈厥

  1、腦區域性供血不足引起的暈厥:高血壓病、妊娠高毒症以及腎小球腎炎等,可能使血壓突然上升,患者突然頭痛、嘔吐、甚至暈厥發作、全身押搐、神經系統定位體徵以及高顱壓徵候群等表現。腦源性暈厥引起暈厥的時間一般較長。腦血管狹窄的患者也可引起區域性腦供血不足而導致暈厥發作。當暈厥發作時因血壓下降和血流量較慢而有導致腦血栓形成的可能。

  2、腦組織本身病變導致的暈厥:主要是影響了腦幹血管運動中樞,發作時間可較長,預後不好。主要見於:腦幹腫瘤、類症、變性、乃高位脊髓病變等。

  3、其他:某些藥物如鎮靜劑、安定劑、麻醉劑等可抑制中樞神經血管運動中樞導致暈厥發作。

  四、其他

  由於引起暈厥的病因較多,根據不同的誘因稱為不同的暈厥,如吞嚥性暈厥、各種腦血管疾病引起的腦區域性供血不足懷暈厥、神經組織本身病變、顱內損傷引起暈厥等,以及如過度換氣性暈厥,低血糖性暈厥,嚴重貧血性暈厥、哭泣性最厥等。

  暈厥是指各種原因導致的突然、短暫的意識喪失和身體失控,既而又自行恢復的一組臨床表現。典型的暈厥發作時間短暫,意識喪失時間很少超過20-30秒。部分暈厥發作之前出現頭暈、耳鳴、出汗、視力模糊、面色蒼白、全身不適等前驅症狀,此期稱為前驅期。發作之後出現疲乏無力、噁心、嘔吐、嗜睡、甚至大小便失禁等症狀,稱之為恢復期。因此,暈厥的整個過程可能持續數分鐘或更長。暈厥通常不會產生逆行性遺忘,且定向力和正確行為常迅速恢復。

  勞動性暈厥常發生在運動後即刻,長時間的暈厥可引起癲癇發作。

注:此資訊源于網路收集,如有健康問題請及時咨詢專業醫生。


相關問題





| 私隱政策 | 聯繫我們 |

© Copyright 2023 LOOKUP.TW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