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室: 心血管疾病診治中心 主治醫師 叢曉強

  起搏器安裝之後,多久到醫院複查?

  一般要求植入後1、3、6個月各隨訪1次,以後每3個月~半年隨訪1次,依起搏器型別及病情變化而定,預計快接近起搏器使用期限時,須縮短隨訪時間。

  病人在隨訪期間須注意那些事項?

  病人需要了解起搏器植入前後是否有變化,如原有的頭暈、黑、暈厥等等症狀是否消失,有無新的症狀出現;醫生會根據具體情況,進行術後詢問及體格檢查。常規體格檢查包括血壓、脈搏、呼吸頻率、體溫等,其他檢查:起搏器囊袋和切口癒合情況,觀察區域性面板顏色及溫度的變化,面板張力的變化,有無壓痛,有無波動感以排除區域性囊袋血腫或感染等,胸前壁有無靜脈曲張以及痛側上肢有無腫脹。

  輔助檢查方法:常規12導聯心電圖可觀察心臟起搏及感知是否良好,大致可判斷起搏器的工作狀況。24h動態心電圖可觀察起搏器功能狀況、間歇性或一過性症狀和心律失常的發生是否與起搏有關、瞭解對起搏器的依賴程度、活動後自身或起搏頻率變化趨勢、分析某些與起搏器相關的心律失常等。

  另外隨訪時應定期行胸部x檢查,與前一次甚至植入時的胸片作對照,觀察導線的位置有無移位、完整性,起搏器的位置。超聲心動圖常用於評估起搏治療前後心臟大小、心臟結構的改變、心功能的狀況、瓣膜反流情況及不同起搏方式與心臟血流動力學的關係。

  起搏器的程控是指用無創的方法(程控儀)將預設引數通過程控儀傳輸到起搏器內,改變起搏器的引數設定,達到調整起搏方式、起搏引數設定的目的。常用的程控引數包括起搏方式、頻率、輸出幅度、感知度、不應期、AV間期、模式轉換等。

  1、起搏方式的程控:

  起搏器起搏方式是根據臨床實際需要加以選擇並通過程控來改變,常規起搏方式分為單腔起搏方式和雙腔起搏方式。

  2、起搏頻率的程控:

  起搏頻率是指起搏器每分鐘發放電脈衝的次數,除基礎起搏頻率外,還有滯後頻率、上限頻率、下限頻率等。

  3、輸出幅度的程控:

  起搏器的輸出幅度是指脈衝的電壓或電流強度,起搏器輸出的能量等於電壓、電流和脈寬的乘積。通常輸出電壓和脈寬是可以程控改變的。臨床上以程控電壓為主,必要時程控脈寬。

  4、感知靈敏度的程控:

  感知功能指按需起搏器能感知一定幅度的R波或P波的功能。感知靈敏度是指起搏器感知到最低幅度的R波或P波後抑制自身脈衝發放的能力,通常以毫伏(mV)計。

  5、不應期的程控:

  不應期是指起搏器發放電脈衝後或感知自身心律後的一段時間內關閉感知放大器,不再感知任何訊號,也不發放脈衝的時間間隔。

  另外還包括房室(A-V)間期、導線極性、模式轉換功能的程控等。

  總之,程控的重要價值在於起搏引數個體化,延長起搏器的使用壽命,預防或處理起搏器故障及併發症,避免手術探察,從而提高起搏器的安全性和可靠性,以達到提高病人生活質量的目的。

注:此資訊源于網路收集,如有健康問題請及時咨詢專業醫生。


相關問題





| 私隱政策 | 聯繫我們 |

© Copyright 2023 LOOKUP.TW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