耳聾是大家較熟悉的病症,但長久以來人們對耳聾的認識和重視不夠。其實耳聾的發病率很高,據人口調查統計,每1000名新生兒中就有一名先天性耳聾,在不同人群中耳聾的比例為青年1%,45-64歲為14%,65-74歲為30%,75歲以上為50%。我國有聽力言語殘疾者大約2700萬人,其中聾啞人200多萬,並以每年3萬多的數量增長。耳聾給個人、家庭及社會帶來巨大痛苦和沉重負擔。根據病變部位和性質耳聾一般分為傳導性耳聾、感音神經性耳聾(常稱神經性耳聾)和混合性耳聾。傳導性耳聾為外耳道和中耳的病變所致。神經性耳聾是由於螺旋器毛細胞、聽神經、聽覺傳導徑路或各級神經元受損害,致聲音的感受與神經衝動傳遞障礙及皮層功能缺如。混合性耳聾既有傳音障礙,又有感音或神經傳輸障礙。耳聾病人中很大部分是神經性耳聾。
神經性耳聾的病因複雜,可以是先天性的,也可能是後天獲得性的。先天性神經性耳聾的病因分為遺傳性(由於父母的基因或染色體異常)和非遺傳性(由妊娠期母體因素如妊娠早期病毒感染或分娩因素如新生兒窒息引起的聽力障礙)。
後天獲得性神經性耳聾病因如下:
1、突發性耳聾:無明顯原因瞬息間突然發生的重度感音神經性聾,多在3日內聽力急劇下降,目前認為與內耳供血障礙和病毒感染有關;
2、傳染病源性聾:如腮腺炎、流行性腦膜炎、風疹、麻疹、水痘、流感等,其中腮腺炎引起者較多見;
3、老年性耳聾:是人體老化過程在聽覺器官的表現,出現的年齡與發展速度因人而異,多表現為雙耳緩慢進行性耳聾;
4、全身系統性疾病引起的耳聾:常見的高血壓動脈硬化、糖尿病致內耳微迴圈障礙,腎炎腎功能衰竭、甲狀腺功能低下等;
5、耳毒性聾:使用耳毒性藥物(如鏈黴素、慶大黴素、新黴素、卡那黴素、奎寧、順鉑等)或長期接觸某些化學制品(如磷、苯、一氧化碳、二氧化硫等)所致的耳聾;
6、創傷性聾:如頭顱損傷、炮震等;
7、噪音性:長期受噪音刺激而發生的緩慢進行性耳聾;
8、其它還有自身免疫性聾、梅尼埃病、聽神經瘤、耳蝸硬化等,因此,對一側進行性耳聾、耳鳴病人應行內聽道核磁、腦幹誘發電位等檢查除外聽神經瘤。
神經性耳聾的治療是很棘手的問題,目前還沒有特效藥。對於耳聾早期可行改善內耳微迴圈、神經營養、激素、高壓氧等治療,尤其對突發性耳聾、創傷性耳聾應儘早上述治療。對於雙耳神經性耳聾,影響正常生活、學習、工作者,應選配助聽器,對雙耳重度或極重度神經性耳聾有條件者可行人工耳蝸植入。要重視新生兒聽力的篩查,對已確定為永久性聽力損失的嬰幼兒,應在6個月齡內干預,包括語聲放大和助聽器驗配。對雙耳重度或極重度神經性耳聾的患兒,使用助聽器3-6個月無明顯效果者,在10個月左右進行人工耳蝸術前評估,儘早實施人工耳蝸植入術。無經濟能力行人工耳蝸植入者,也不應該放棄,應行聾兒言語培訓,教會患兒看口型說話,做到只聾不啞。
由於神經性耳聾的治療很難,預防尤顯重要。應從以下幾方面著手:
1、杜絕近親結婚,加強孕期、產期婦幼保健;
2、加強老齡人口保健研究,減慢老化過程;
3、防治傳染病,積極治療高血壓、糖尿病;
4、加強聽力保健,降低噪聲;
5、儘量避免使用耳毒性藥物;
6、避免顱腦損傷。但願通過人類的努力,每個人在充滿優美動聽的旋律中幸福生活,遠離耳聾的困擾。
注:此資訊源于網路收集,如有健康問題請及時咨詢專業醫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