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室: 面板性病科 主任醫師 樸永德

  梅毒是由梅毒螺旋體引起的慢性、系統性性傳播疾病。主要通過性途徑傳播,臨床上可表現為一期梅毒、二期梅毒、三期梅毒、潛伏梅毒和先天梅毒(胎傳梅毒)等。是《中華人民共和國傳染病防治法》中,列為乙類防治管理的病種。

  臨床症狀

  1、獲得性顯性梅毒

  (1)一期梅毒標誌性特徵是硬下疳。好發部位為陰莖、龜頭、冠狀溝、包皮、尿道口;大小陰脣、陰蒂、宮頸;肛門、肛管等。偶可見於脣、舌、乳房等處。①硬下疳特點為感染梅毒螺旋體後7~60天出現,觸之有軟骨樣硬度,持續時間為4~6周,可自愈。②淋巴結腫大出現硬下疳後1~2周,部分病人出現腹股溝或附近淋巴結腫大,腫大的淋巴結大小不等、無痛。

  (2)二期梅毒以梅毒疹(玫瑰疹)為特徵,面板梅毒疹:80%~95%的病人發生。特點為疹型多樣和反覆發生、廣泛而對稱、不痛不癢、愈後多不留痕跡、驅梅治療迅速消退。

  (3)三期梅毒主要表現為①面板黏膜損害結節性梅毒疹好發於頭皮、肩胛、背部及四肢的伸側。樹膠樣腫常發生在小腿部,為深潰瘍形成;發生在上額部時,組織壞死,穿孔;發生於鼻中膈者則骨質破壞,形成馬鞍鼻。②近關節結節是梅毒性纖維瘤緩慢生長的皮下纖維結節,對稱性、大小不等、無炎症、無痛、可自消。③心血管梅毒主要侵犯主動脈弓部位,引起梅毒性心臟病。④神經梅毒發生率約10%,可在感染早期或數年、十數年後發生。可無症狀,也可發生梅毒性腦膜炎、腦血管梅毒、腦膜樹膠樣腫、麻痺性痴呆。腦膜樹膠樣腫為累及一側大腦半球皮質下的病變。

  2、獲得性隱性梅毒

  後天感染梅毒螺旋體後未形成顯性梅毒而呈無症狀表現,梅毒血清試驗陽性、腦脊液檢查正常,稱為隱性(潛伏)梅毒。

  3、妊娠梅毒

  妊娠梅毒是孕期發生的顯性或隱性梅毒。妊娠梅毒時,梅毒螺旋體可通過胎盤或臍靜脈傳給胎兒,形成以後所生嬰兒的先天梅毒。只有少數孕婦可生健康兒。

  4、先天性顯性梅毒

  (1)早期先天梅毒患兒出生時即瘦小,出生後3周出現症狀,全身淋巴結腫大,無粘連、無痛、質硬。多有梅毒性鼻炎。出生後約6周出現面板損害,呈水皰-大皰型皮損(也叫梅毒性天皰瘡)或斑丘疹、丘疹鱗屑性損害。可有血小板減少和貧血。可發生神經梅毒。但不發生硬下疳。

  (2)晚期先天梅毒發生在2歲以後。可出現馬鞍鼻等,但無活動性。也可出現角膜炎、神經性耳聾、神經系統表現異常、腦脊液變化、肝脾腫大、鼻或顎樹膠腫、關節積水、骨膜炎、指炎及面板黏膜損害等。

  傳染源及傳播途徑

  梅毒在全世界流行,據WHO估計,全球每年約有1200萬新發病例,主要集中在南亞、東南亞和次撒哈拉非洲。近年來梅毒在我國增長迅速,已成為報告病例數最多的性病。梅毒患者的面板、黏膜中含梅毒螺旋體,未患病者在與梅毒患者的性接觸中,面板或黏膜若有細微破損則可得病。極少數可通過輸血或途徑傳染。獲得性梅毒(後天)早期梅毒病人是傳染源,95%以上是通過危險的或無保護的性行為傳染,少數通過接親吻、輸血、汙染的衣物等傳染。胎傳梅毒由患梅毒的孕婦傳染,如果一、二期和早期潛伏梅毒的孕婦,傳染給胎兒的機率相當高。

  1、傳染源

  梅毒是人類獨有的疾病,顯性和隱性梅毒患者是傳染源,感染梅毒的人的皮損及其分泌物、血液中含有梅毒螺旋體。感染後的頭2年最具傳染性,而在4年後性傳播的傳染性大為下降。梅毒螺旋體可通過胎盤傳給胎兒,早期梅毒的孕婦傳染給胎兒的危險性很大。

  2、傳播途徑

  性接觸是梅毒的主要傳播途徑,佔95%以上。感染梅毒的早期傳染性最強。隨著病期的延長傳染性越來越小,一般認為感染後4年以上性接觸的傳染性十分微弱。

  患有梅毒的孕婦可通過胎盤傳染給胎兒,引起胎兒宮內感染,可導致流產、早產、死胎或分娩胎傳梅毒兒。一般認為孕婦梅毒病期越早,對胎兒感染的機會越大。

  治療

  1、治療原則

  強調早診斷,早治療,療程規則,劑量足夠。療後定期進行臨床和實驗室隨訪。性夥伴要同查同治。早期梅毒經徹底治療可臨床痊癒,消除傳染性。晚期梅毒治療可消除組織內炎症,但已破壞的組織難以修復。

  青黴素為不同分期梅毒的首選藥物。對青黴素過敏者可選強力黴素、四環素等藥物。梅毒治療後第一年內應每3月複查血清一次,以後每6個月一次,共3年。神經梅毒和心血管梅毒應隨訪終身。

  2、早期梅毒(包括一期、二期梅毒及早期潛伏梅毒)

  (1)青黴素療法

  (2)對青黴素過敏者

  3、晚期梅毒(包括三期面板、黏膜、骨骼梅毒、晚期潛伏梅毒)及二期復發梅毒

  (1)青黴素療法

  (2)對青黴素過敏者

  4、神經梅毒

  應住院治療,

  (1)水劑青黴素G

  (2)普魯卡因青黴素G上述治療後,再接用苄星青黴素G。

  5、妊娠期梅毒

  按相應病期的梅毒治療方案給予治療,在妊娠最初3個月內,應用一療程;妊娠末3個月應用一療程。

  6、胎傳梅毒(先天梅毒)

  早期先天梅毒(2歲以內)腦脊液異常者:水劑青黴素G或普魯卡因青黴素G治療,具體劑量遵醫囑。如無條件檢查腦脊液者,可按腦脊液異常者治療。

  7、孕婦的梅毒治療

  有梅毒病史的已婚婦女在孕前一定進行全面梅毒檢查。有過不潔性生活或者曾感染過梅毒的女性在打算懷孕前,最好去正規醫院做全面梅毒檢測。對於那些梅毒治療完成、梅毒症狀不明顯的已婚女性也要在確定梅毒治癒後,才能懷孕。

  8、梅毒治療中的吉海反應

  梅毒治療首次用藥後數小時內,可能出現發熱、頭痛、關節痛、噁心、嘔吐、梅毒疹加劇等情況,稱之為吉海反應。症狀多會在24小時內緩解。為了預防發生吉海反應,一般給予小劑量激素青黴素可減輕吉海反應的發熱。

  9、飲食注意事項

  患梅毒後忌食辛辣刺激食物,戒菸、酒,適當多飲水,有利於體內毒素的排除。

  治療後(預後)

  目前各大醫院比較常用的是複查RPR(快速血漿反應素環狀卡片試驗)判斷是否痊癒。RPR是非特異性梅毒血清學試驗,常用於療效的判斷。而TPPA(梅毒螺旋體顆粒凝集試驗)檢測血清中特異性梅毒螺旋體抗體,檢測一旦陽性,無論治療與否或疾病是否活動,通常終身保持陽性不變,故不能作為評價療效或判定復發與再感染的指標,只能夠作為是否得過梅毒的確認試驗。

  在經過正規治療以後,每三個月複查一次RPR,半年後每半年複查一次RPR,隨訪2年,觀察比較當前與前幾次的RPR滴度變化的情況。在治療後3~6個月,滴度有4倍以上的下降,說明治療有效。滴度可持續下降乃至轉為陰性。如果連續三次到四次檢測的結果都是陰性,則可以認為該患者的梅毒已臨床治癒。

  梅毒患者在抗梅治療後,其血清反應一般有3種變化的可能:

  1、血清陰轉。

  2、血清滴度降低不陰轉,或血清抵抗。

  3、轉陰後又變為陽性,或持續下降過程中又有上升,表明有復發或再感染。

  當一期梅毒正規抗梅治療後12個月,二期梅毒24個月後,血清反應仍然維持陽性,在臨床上稱之為血清抵抗或血清固定,發生原因可能與體內仍有潛在的活動性病變、患者免疫力下降、抗梅治療劑量不足或有耐藥等因素有關,也有查不到原因。這時要堅持積極查詢原因,不能放棄任何可行的努力。

  預防

  避免不安全的性行為:早期梅毒患者有較強的傳染性,晚期梅毒雖然傳染性逐漸減小,但也要小心進行防護。另外,患者的內褲、毛巾及時單獨清洗,煮沸消毒,不與他人同盆而浴。

注:此資訊源于網路收集,如有健康問題請及時咨詢專業醫生。


相關問題





| 私隱政策 | 聯繫我們 |

© Copyright 2023 LOOKUP.TW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