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室: 鍼灸科 副主任醫師 李克強

  面肌痙攣又稱面肌抽搐。以半側面部不自主抽搐為特徵,抽搐呈陣發性且不規則,程度也不等,起病多從眼輪匝肌開始,然後涉及整個面部。以中年女性較為多見。本病可歸於“筋惕肉潤”症,鍼灸治療最早見於唐代的《備急千金要方》。現代有關報道,約在60年代中期。但直至80年代才獲得重視。目前,各種刺灸法治療本病的有效率在80%左右,但痊癒率仍比較低。

  [治法]

  體針法

  (1)取穴:常用穴:外關、合谷、內關。

  備用穴:風池、完骨。

  (2)操作:常用穴每次選1~2個,備用穴取1穴。均採用行氣法。方法為:首先保持環境安靜,室溫在20~25℃,患者寬衣鬆帶。選28號或30號毫針,在所選常用穴穴區迅速進針,約0.5寸深,針尖略向向心方向,四周探尋得氣後輕微快速提插,促使針感上傳,並用慢提緊插之法約1分鐘;備用穴,以左手食指按壓穴位的下方,右手持針進針L5寸左右,儘量使針感傳導到眼周圍。均留針20分鐘。每5~10分鐘運針1次,每日或隔日1次,l0次為一療程。

  叢刺法

  (1)取穴:常用穴:阿是穴(面部痙攣之起動點)。

  備用穴:四白、攢竹、迎香、頰車。

  (2)操作:阿是穴必取,以30―32號(0.5~1。5寸長)毫針15~30枚。淺刺該穴,採取密集排針,或散刺(其間隔為o.5~1釐米寬)。應使針尖的面板突起,形成一個小丘,並使針體懸吊而不下落。備用穴取2~3穴,亦宜淺刺,留針20~30分鐘。每日1次,10次為一療程。

注:此資訊源于網路收集,如有健康問題請及時咨詢專業醫生。


相關問題





| 私隱政策 | 聯繫我們 |

© Copyright 2023 LOOKUP.TW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