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室: 骨科 主任醫師 戴建輝

  鎖骨呈“S”形架於胸骨柄與肩峰之間,是連線上肢與軀幹之間的唯一骨性支架。鎖骨位於皮下,表淺,受外力作用時易發生骨折,發生率佔全身骨折的 5%~10%。多發生在兒童及青壯年。
  一、臨床表現
  區域性腫脹、皮下瘀血、壓痛或有畸形,畸形處可觸到移位的骨折斷端,如骨折移位並有重疊,肩峰與胸骨柄間距離變短。傷側肢體功能受限 , 肩部下垂,上臂貼胸不敢活動,並用健手託扶患肘。幼兒青枝骨折畸形多不明顯 , 且常不能自訴疼痛部位 , 但其頭多向患側偏斜、頜部轉向健側 , 此特點有助於臨床診斷。有時直接暴力引起的骨折,可刺破胸膜發生氣胸,或損傷鎖骨下血管和神經,出現相應症狀和體徵。
  二、治療方法
  鎖骨骨折的治療原則以最大程度恢復其解剖形態為主,同時亦應兼顧區域性的美學要求。 鎖骨骨折絕大多數可用非手術治療。但對有明顯移位的鎖骨骨折,單純手法復位很難達到骨折良好的復位,而外固定亦不能維持骨折的良好對位,僅能達到解除骨斷端過度的異常活動,維持骨折端在一定的畸形位置癒合,區域性可遺留明顯畸形。
  三、非手術治療
  嬰幼兒的無移位骨折或青枝骨折,均不需要手法整復,可給予適當外固定以限制活動。對於兒童或成人骨折有重疊移位或成角畸形者,則應予手法整復及固定。因骨折端輕度移位,日後對上肢功能妨礙不大,故又不必強求解剖復位,對於粉碎性骨折,若用力按壓骨折片,不但難以使垂直的骨折碎片平伏,反而有可能造成鎖骨下動、靜脈或臂叢神經損傷,故忌用按壓手法。垂直的骨碎片一般不會影響骨折癒合,在骨折癒合過程中,隨著骨痂的生長,這些骨碎片可逐漸被新生骨痂所包裹,癒合後骨折區域性僅形成一隆起,一般不會引起骨折部位疼痛或不適,更不會影響肩部及上肢功能。但是,也有少數患者可因垂直骨碎片未能被骨痂包裹而形成骨刺,或骨折畸形癒合,骨端突出,這樣可採用手術修正。

  1、手法整復
  (1)膝頂復位法:患者坐凳上,挺胸抬頭。雙臂外展,雙手叉腰。助手站於患者背後,一足踏在凳緣上,將膝部頂在患者背部兩面肩胛骨之間,雙手握患者兩肩外側,向背後徐徐拔申,使患者肩部後伸,以矯正骨折端重疊移位,並使骨折遠端向上後接對骨折近端。術者面對患者,以兩手拇指、示指、中指分別捏住骨折近遠端,用捺正手法矯正側方移位。
  (2)外側牽引復位法:患者坐凳上,一助手立於健側,雙手繞患側腋下抱住其身。另一助手站於患側,雙手握住患肢前臂,向後上方徐徐牽引拔伸。術者面對患者,兩手拇、示、中指分別捏住骨折近遠端,用捺正手法矯正側了移位。
  (3)仰臥復位法:適合於體質瘦弱或為多發性骨折的患者。患者仰臥位,在兩肩胛之間(背部正中線)縱行墊一枕頭。助手站於患者頭側,兩手按壓患者兩肩部前方,使患者呈挺胸、聳肩狀,以矯正重疊移位和成角。術者站在患側,用兩手拇、示、中指在骨折斷端進行端提、捺正,使之復位。此法較安全穩妥,復位效果亦佳。
  (4)穿腋復位法:患者坐凳上,術者站患側背後,以右側為例,術者右手臂抱繞右患肢上臂,穿過其腋下,手掌抵住患側肩胛骨,利用槓桿作用,使肩部後伸,從而將骨折遠端向外側拔伸,矯正骨折重疊移位。術者左手拇、示、中指捏住骨折近端,向前下捺正,接合骨折遠端。

  整復過程中應注意:切忌使用粗暴手法;切忌反覆手法推按;無需強調解剖對位;對粉碎性骨折嚴禁反覆手法。整復中,注意觀察患者情況,防止發生意外,尤其是老年體弱患者。
  2、外固定方法
  (1)“8”字繃帶固定法:患者坐位,兩腋下各置棉墊,用繃帶從患側肩後經腋下,繞過肩前上方。橫過背部,繞對側腋下,經肩前上方,繞回背部至患側腋下。包繞8~12層,包紮後,用三角巾懸吊患肢於胸前。
  (2)雙圈固定法:患者坐位,選擇大小合適的紗布棉圈,分別套在患者的兩肩上,胸前用布條平鎖骨繫於雙圈上,然後在背後拉緊雙圈,迫使兩肩後伸,用布條分別在兩圈的上下方繫牢,最後在患側腋窩部的圈外再加纏棉墊1~2個,加大肩外展,利用肩下垂之力,維持骨折對位。
  (3)“T”形夾板固定法:用與雙肩等寬的“T”形夾板,夾板前全部用棉花襯墊。在兩肩胛之間置一厚棉墊,再放置“T”形夾板於背部,上方與兩肩平齊,然後用繃帶纏扎兩肩胛及胸背,將夾板固定妥當(圖8-6)。
  (4)鎖骨骨折--固定器:固定後應注意:觀察有無血管、神經壓迫症狀,如出現橈動脈搏動減弱、手麻、疼痛加劇,均說明固定過緊,應適當放鬆至解除症狀為止;對有重疊移位的骨折,經整復固定4―6周,達到臨床癒合後方可解除固定。
  四、手術治療
  1、切開復位內固定
  (1)手術指徵:只有少數的病例需要早期手術切開復位內固定治療。
  手術治療的參考指徵是:合併有神經、血管損傷者;開放性鎖骨骨折;鎖骨外1/3骨折移位嚴重者;鎖骨骨折合併同側肩胛頸骨折,形成浮動肩,需手術固定鎖骨以穩定肩胛頸骨折者;鎖骨粉碎骨折,骨塊間夾有軟組織影響骨癒合,或有潛在頂破面板的危險不能閉合復位時;多發損傷,肢體需早期開始功能鍛鍊時;少數患者不願接受畸形癒合的外形,要求切開復位內固定治療;患者併發有神經系統或神經血管病變,如帕金森病等,不能長期忍受非手術制動時。
  (2)手術治療的注意事項: 新鮮鎖骨骨折應首選髓內針固定。切開顯露鎖骨時,應儘量少剝離軟組織,以保持骨折端的血液供應。髓內針一般只能保留8~10周,然後拔除。時間過久針將鬆動,甚至可向肺內移動。採用克氏針時,為了有效防止克氏針移位,針尾必須折彎。有的學者主張採用帶螺紋的髓內針。不可單純依賴髓內針而廢其他固定方法,還應使用三角巾懸吊。因手術需顯露剝離軟組織,必然延遲骨折癒合時間,所以固定的時間要比手法整復固定的時間長,一般不少於6周。鎖骨外端骨折也可用克氏針經肩鎖關節固定,或以鋼板固定多發損傷,肢體需早期開始功能鍛鍊。

注:此資訊源于網路收集,如有健康問題請及時咨詢專業醫生。


相關問題





| 私隱政策 | 聯繫我們 |

© Copyright 2023 LOOKUP.TW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