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室: 神經外科 副主任醫師 趙沃華

  兩週前,家鄉縣中醫院一位相識的醫生給我打了個電話,說有一個40多歲的女病人,考慮“蛛網膜下腔出血”。我聽說後,要求病人趕緊來住院。但病人只是到上週一,才到武漢諮詢。當時科室床位緊張,我建議病人以急診的方式先住下來。但是病人和家屬不聽,下午就又回家了。週四做了CT的血管造影,證實是“腦動脈瘤”。我囑咐得早點來住院。

  病人是一個月前突然發病的,當時並沒有昏迷的情況,只是頭痛厲害。經過當地醫院幾天的治療,頭痛逐漸好轉,也沒有其他的不適了,所以,對於我的早點住院的建議掉以輕心。殊不知,病人這一個月來,冒了相當大的風險。一旦腦動脈瘤再次破裂,病人就有極大的生命危險。

  那麼,對於“腦動脈瘤”,患者和家屬容易存在什麼樣的誤區呢?

  誤區一:望文生義,以為腦動脈瘤是“腫瘤”。

  腦動脈瘤不是“腫瘤”,而是腦血管病。腦動脈瘤的發生,是因為某些原因,導致腦動脈壁薄弱,動脈壁像“吹氣球”一樣鼓起來。腦動脈瘤血管壁非常菲薄,有時候就像一層紙那麼薄,可以想象,在壓力很高的動脈血的衝擊下,這樣的薄弱部分非常容易破裂。腦動脈鼓出的動脈瘤部分,形狀像“瘤”,但實質上不是腫瘤,與腫瘤有天壤之別。所以說,腦動脈瘤雖然很危險,但經過治療後,不會像腫瘤那樣需要放療或化療。

  誤區二:“蛛網膜下腔出血”後,症狀消失了,就沒事了。

  腦動脈瘤的發現一般很突然,大多數的病人都是因為出血才發現的。這種出血型別很特別,主要位於腦組織的間隙中,稱為“蛛網膜下腔出血”。這種不是外傷原因引起的“蛛網膜下腔出血”,70-80%是由腦動脈瘤引起的。如果CT檢查發現是位於“鞍區”腦池比較多的出血,幾乎90%以上都是腦動脈瘤引起的。所以,對於“蛛網膜下腔出血”的病人,一定要做腦血管造影的檢查,排除腦動脈瘤的可能性,而且要儘可能早地排查。

  為什麼醫生對於這種“蛛網膜下腔出血”的病人如此重視呢?因為經過國內外的研究,如果是腦動脈瘤,第一次出血可能造成三分之一的病人當時死亡,餘下的病人如果不經過手術或者介入治療,有一半的病人會在半年內發生再次再出血;而一旦再出血,死亡率可以高達70-80%。而且這種再出血,很多都發生於第一次出血後的早期。所以說,一旦考慮有“蛛網膜下腔出血”,需要儘早檢查,排查腦動脈瘤。不能說出血的症狀消失了,就置之不理。腦動脈瘤最關鍵的治療並不是治療已經發生過的出血,而是需要儘早針對腦動脈瘤本身治療,排查這顆“定時炸彈”。

  誤區三:介入治療一定比開顱手術治療安全。

  腦動脈瘤的治療主要有介入栓塞治療和開顱手術治療。有的病人適合於介入治療,有的病人適合於手術治療,大多數情況下,兩者都適合。由於對開顱手術的恐懼感,有的家屬一廂情願地認為,介入治療那麼昂貴,又屬於“微創”,一定比手術治療安全。其實,隨著醫療技術的進步,很多情況下,開顱手術治療同樣可以達到比較理想的效果,某些情況下比介入治療還要安全。比如說,如果發生介入栓塞治療中動脈瘤破裂,相當危險,最後的結果大多數都不理想;但如果手術中發生的術中動脈瘤破裂,絕大多數還有機會補救。當然,隨著人民群眾生活水平的提高,越來越多的病人都不願意“開腦殼”,而選擇不開顱的介入治療。

  所以,有“蛛網膜下腔出血”的病人和家屬,一定要避免上述的誤區,儘早到有更多處理經驗的神經外科中心治療。得了這樣的病,也不要有太多的思想負擔。動脈瘤雖然很危險,但是隨著醫療技術的不斷提高,醫療裝置的不斷更新,絕大多數腦動脈瘤病人都可以取得較好的效果。

注:此資訊源于網路收集,如有健康問題請及時咨詢專業醫生。


相關問題





| 私隱政策 | 聯繫我們 |

© Copyright 2023 LOOKUP.TW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