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室: 腫瘤中心 主任醫師 董曉榮

  非小細胞肺癌(NSCLC)佔所有肺癌的80%以上,在全球範圍內都是癌症相關死亡的首要原因,約50%的患者在診斷時已有遠處轉移,本文介紹了目前肺癌轉移瘤(腦、骨、惡性胸腔積液及心包積液、肝、腎上腺等)的治療現狀。

  孤立性轉移的治療

  肺癌的轉移中有一特殊型別,即單一器官、單一病灶的轉移,稱為孤立性轉移。3個月內發生的孤立性轉移稱為同期孤立性轉移,超過3個月的稱為異期孤立性轉移,常見的孤立性轉移部位有腦、骨、腎上腺和肝。總的來說,如果原發病變能完全切除,對原發及同期孤立性轉移病變推薦區域性治療(手術或放射治療)+全身治療(化療或靶向治療);若原發病變為Ⅲ期(同側縱膈內有淋巴結或隆突下淋巴結)的NSCLC 伴可切除的孤立性轉移病變,推薦以化療為主的綜合治療;如原發病變評估為不能完全切除,即使孤立性轉移病變可完全切除,也應以全身治療為主。對於原發性肺癌術後異期發生的可切除的孤立性轉移,如果無瘤間期>6個月,建議手術切除+全身治療;如果無瘤間期<6個月,則建議適形放射治療+全身治療。對於孤立性轉移病灶,應明確是真性孤立性轉移還是假性孤立性轉移,顱內病變推薦增強磁共振成像(MRI),顱外病變推薦正電子發射體層攝影(PET)或PET/CT顯像。

  腦轉移的治療

  肺癌患者很容易出現腦轉移, 腦轉移瘤可能發生在大腦的表面(軟腦膜及腦膜),或者實質(大腦,小腦,腦幹)。腦轉移瘤分佈的部位主要反映腦血流的情況,病灶在大腦佔80%,小腦佔15%,腦幹5%。約10~25%的肺癌患者診斷時發現腦轉移,40~50%的患者在疾病的不同階段出現腦轉移,而腦轉移的出現預示著患者預後較差。目前對肺癌腦轉移瘤主要採取姑息治療,包括手術治療、放療、化療、靶向治療等。肺癌腦轉移患者如不接受治療,中位生存時間(MST)僅1個月,加用激素治療後,MST約2~3個月,聯合全腦放療後,MST約6個月。

  對於病情危重不能耐受手術或急性危重病人首先給予藥物對症治療,如激素、脫水藥等,以緩解顱內高壓的症狀,待病情平穩後再採取其他治療方法。激素是腦轉移瘤治療的基礎,對70%的患者有效,常與其他治療聯合應用。除此之外,還可使用脫水及利尿劑,控制癲癇的藥物和安定等藥物。

  手術治療主要適用於顱內為孤立性、位於手術能夠達到的部位的病灶。對於同期發生的、有症狀的單發腦轉移瘤,顱外病灶穩定、一般狀態良好的患者,可從手術切除中受益,手術切除後的5年生存率(OS)在10%~20%之間,術後可給予全腦照射,接著行全身化療和手術切除原發灶;對同期發生的、無症狀腦孤立性轉移,如一般狀態良好,建議先行全身化療3~4週期,然後手術切除孤立的腦轉移病變+全腦放療,再行手術切除肺部原發病變。對於顱內轉移灶1-3個,最大直徑小於3CM,不能行手術治療者,可行立體定向外科治療(SRS),其後行或不行全腦放射治療。對於有症狀的多發腦轉移,全腦放射治療是目前的標準治療方式。腦轉移灶經治療後,對於分期早的患者可手術切除肺部病灶後序貫化療;或者肺部病灶的SRS;化療後再手術切除肺部病灶。對於分期較晚的NSCLC患者,可選擇全身治療。一系列Ⅱ期臨床研究顯示化療對NSCLC腦轉移具有一定療效,如培美曲塞,奈米紫杉醇、拓普替康等;而分子靶向治療如酪氨酸激酶抑制劑(TKI),貝伐珠單抗等,也顯示出一定療效。

  骨轉移的治療

  骨也是肺癌轉移的好發部位,發生率和部位與肺癌的病例型別有關。腺癌骨轉移的發生率最高,其次為小細胞癌和鱗癌。好發部位依次為:肋骨、胸椎、腰椎、骨盆。肺癌骨轉移多為溶骨性破壞,小細胞未分化癌及少數腺癌可表現為成骨性破壞。86%的肺癌骨轉移為溶骨性破壞,6.9%為成骨性破壞,6.9%為混合性破壞。目前對於肺癌骨轉移的處理包括:全身治療、放射治療、手術治療,而這些治療手段是綜合考慮的,方式的選擇取決於骨轉移的嚴重程度和患者的生存時間。肺癌骨轉移的治療目的是:緩解疼痛,恢復功能,改善生活質量,預防或延緩骨相關事件(SREs)的發生。

  全身治療取決於腫瘤的型別,包括化學治療、激素治療、免疫治療、幹細胞治療、骨髓移植和磷酸鹽治療等。選擇化療藥物首先要明確原發灶的病理型別,其次要在骨轉移沒有病理性骨折的前提下進行。唑來膦酸能有效預防或延緩肺癌骨轉移(包括溶骨和成骨)引起的骨相關事件的發生,用於臨床治療時可靜脈注射唑來膦酸4 mg(不小於15分鐘),每3~4周重複一次。

  對於體能狀態良好、發生於承重骨的侷限性骨轉移伴功能障礙和疼痛的患者,推薦手術治療+放射治療,繼以全身治療。

  外照射放療已經成為骨轉移性疾病的主要手段,放療的目的是緩解疼痛和控制區域性病變。外照射放療可以緩解80~90%患者的症狀,50~85%患者的疼痛可完全緩解。全身放射性核素治療採用鍶85、鍶89、釤153或188錸,可替代廣泛骨轉移時使用的半身照射,最常見的不良反應是骨髓抑制。因此,患者接受化療或半身放療後不應使用全身放射性核素治療。

  肺癌骨轉移的手術適應證是:活檢的需要、治療長骨的病理性骨折、脊柱的不穩定性和放療失敗後的使用。手術的方式包括:腫瘤切除。對於已經發生骨折者,保守治療療效不佳,人工關節置換和內固定術可有效減輕疼痛,恢復功能。未經治療的患者中位生存期為4~5個月,經過治療的患者1年存活率為40%~50%。

  胸腔轉移的治療

  胸腔或心包積液是診斷Ⅳ期的一項標準,雖然90%~95%胸腔積液為惡性病變,但它也可能由阻塞性肺炎、肺不張、淋巴管或靜脈阻塞或肺栓塞引起。因此,推薦行胸腔或心包穿刺檢查獲得病理學證實。對胸腔穿刺不能得出結論的病例,可行胸腔鏡檢查。胸腔積液如為滲出性或血性,且沒有非腫瘤性病因(如阻塞性肺炎),則無論細胞學檢查結果如何,均認為是惡性病變。95%的胸腔積液(不論是否為惡性)患者是不能手術的,因為分期是Ⅳ期,應以全身治療為主。惡性胸腔或心包積液者可按M1a期給予區域性治療處理,如攜帶式胸腔細管引流、胸膜固定術和心包開窗術。其他的全身治療(包括靶向和化療)同Ⅳ期的治療包括全身治療。

  惡性胸腔積液的區域性治療包括胸水引流和胸腔內藥物治療、胸膜放療、胸膜剝離術、姑息引流(胸腹腔分流術和內建胸腔引流管),常用的方法是胸腔穿刺抽液和胸腔置管引流。胸腔內科使用的藥物包括硬化劑、化療藥物、生物反應調節劑。

  胸腔內化療是目前治療惡性胸水最常見的方法,可直接作用於癌細胞,達到消除胸水的目的,適用於在胸水中找到癌細胞,不適用於腫瘤原發病灶或轉移壓迫血管和淋巴管而引起的胸水。胸腔內化療可以直接刺激胸膜造成化學性胸膜炎致胸膜粘連,起到胸膜固定術的作用,還可通過化療藥物直接殺滅癌細胞,達到消除胸水的目的。常用的化療藥物有:順鉑、卡鉑、博來黴素、阿黴素、VP-16、長春新鹼等。

  硬化劑的作用原理主要為刺激胸膜引起炎症粘連,近年來常用的硬化劑有四環素、強力黴素、美滿黴素、滑石粉等。

  生物免疫療法也廣泛應用於惡性胸腔積液的治療,常用的藥物有白細胞介素-2、干擾素、短小棒狀桿菌、假單胞菌菌素等。

  胸膜固定術是向胸膜內注入硬化劑引起化學性胸膜炎,從而使胸膜粘連固定,使胸腔積液增長緩慢或不再增長,常用滑石粉、四環素和紅黴素等。

  全胸膜照射治療對惡性胸水有一定的療效;胸膜剝離術適用於其他侵入性較小的方法難以控制的復發患者,預計生存期>3個月。對難以控制的惡性胸水可採用胸腹腔分流術、內建胸腔引流管術等。

  腎上腺轉移的治療

  腎上腺是NSCLC患者的常見轉移部位之一,約5~10%的患者診斷時已有腎上腺轉移,而屍檢時發現腎上腺轉移的比例高達33%。其中孤立性腎上腺專一轉移的發生率為1.62~3.5%,但是在那些原發腫瘤可切除的病例中,很多的腎上腺單發腫塊並非惡性。因此,術前CT掃描發現腎上腺腫塊的肺癌患者需行活檢以排除良性腺瘤。如果發現腎上腺轉移而肺部病變可切除,行腎上腺轉移灶切除術後可使部分患者獲得長期生存。但目前專家對腎上腺轉移灶切除的意見很不一致,一些專家組成員認為,只有同時存在的肺部病變為Ⅰ期或可能為Ⅱ期(即可切除),切除腎上腺才是有意義的。肺癌腎上腺轉移的另一個治療選擇為全身治療。

  研究提示,對原發灶已控制或可被控制、不存在其他遠處轉移灶、單側能夠完全切除的腎上腺轉移灶、一般狀況良好的患者,手術治療可獲得相對好的預後。

注:此資訊源于網路收集,如有健康問題請及時咨詢專業醫生。


相關問題





| 私隱政策 | 聯繫我們 |

© Copyright 2023 LOOKUP.TW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