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於正在接受化療甚至還需要進一步接受手術、放療的惡性腫瘤患者,維持良好營養狀況,重要性不言而喻。臨床營養治療逐漸成為腫瘤治療一個重要組分,正在推動腫瘤內科臨床發生巨大變化。對於惡性腫瘤病人的營養支援,目前還有一些爭議,主要貫穿在惡性腫瘤病人是否需營養支援,如何確定營養支援的物件。 一、惡性腫瘤患者的營養治療的幾點原則:
1、無證據表明營養支援會促進腫瘤生長
多年來的臨床實踐中均沒有發現營養支援促進了腫瘤生長。反而有證據表明針對營養不良的腫瘤病人積極地開展營養支援,可以減少併發症,改善生活質量。
2、 養不良與長期不能進食或營養吸收不夠的病人,應該適宜給予營養支援。
3、在姑息支援終末期的腫瘤病人中,通常很少使用營養支援。
只有少數病人可能獲益,如:預期生存超過4060d;KPS 評分大於50 分;沒有嚴重器官功能障礙。但需要與家屬及病人進行充分溝通與配合。
4、營養良好的手術、化療和放療病人不需要常規使用營養支援
惡性腫瘤患者機體能耗增加明顯,脂肪分解加快,內臟蛋白消耗增加,蛋白合成率下降分解率升高。疾病本身和化療不良反應不僅抑制患者營養物質攝入和吸收,還可導致患者機體處於應激狀態,分解代謝明顯增高。利用營養治療保證患者機體每日攝入足夠熱量和營養素可滿足機體活動、組織修補和更新、維持正常代謝,改善機體營養狀態和臟器功能,提高化療耐受性,而腫瘤組織仍按自身生物學特性增殖。若外源性營養基質供給不足,腫瘤組織加強從宿主正常組織中直接獲取營養物質滿足其快速生長需要,進一步加重機體代謝異常程度。顯然,營養物質供應不足,對機體危害明顯,抑瘤作用卻不大。營養支援促惡性腫瘤生長支援證據不足。
腫瘤患者營養不良發生率高,惡性腫瘤病人常伴有營養不良,在胃癌、胰腺癌、結腸癌等消化系腫瘤中尤為常見。惡性腫瘤患者的營養不良發生率高達40%~80%。食管癌患者中體重下降和營養不良的發生率高達80%。約有30%~85%的腫瘤患者發生癌性惡病質,最易發生惡病質的是胃癌、胰腺癌和食管癌患者,約80%;大腸癌患者中約為60%發生惡病質。
腫瘤患者營養不足和營養風險問題十分突出, 營養風險篩查是識別腫瘤患者營養相關問題的重要手段,目前尚缺乏針對腫瘤患者的“金標準”工具。腫瘤內科患者推薦PG-SGA。PG-SGA是美國營養師協會(ASPEN)推薦腫瘤患者營養篩選首選方法。分兩個部分,其一,過去體質量、疾病的症狀、過去和目前的食物攝入情況、體力活動狀態;其二,代謝狀況、可以影響營養狀況的疾病及其查體情況。據上述指標行分值計算,分值越高,營養風險越大。
二、以下幾類患者尤其要注意營養治療:
1、化療患者的營養治療
化療引起明顯消化道反應如噁心嘔吐、腹痛腹瀉和消化道粘膜損傷等,嚴重削弱患者食慾和影響進食。營養不良則降低化療耐受,影響化療實施和療效。營養治療可以為化療提供良好的代謝環境,同時化療減少或清除腫瘤負荷會起到緩和或消除異常代謝狀態發生“源泉”的功效,患者營養狀態將會因此隨之發生迅速明顯變化,化療與營養治療作用顯然相輔相成。化療期間營養治療應以預防和治療腫瘤相關營養不良或惡液質,提高化療耐受性,減緩化療相關副反應對機體帶來損傷,改善患者生存質量為出發點,不必常規行營養治療,做好營養風險篩查,只對明顯營養不良(體重下降)和/化療嚴重影響攝食者者行營養支援。為了減少機體代謝負擔,熱量及營養素補給量應為實際攝入與理論攝入之差。對於生命體徵不穩、多臟器衰竭者,避免加重患者代謝負擔,則不再考慮系統性營養治療。
2、慢性機械性惡性腸梗阻患者
慢性機械性惡性腸梗阻是腫瘤內科常見併發症,多由胃癌、腸癌、卵巢癌引起。
營養治療:常規處理:禁食及胃腸減壓、灌腸等;胃腸外營養支援:改善患者營養狀態及異常代謝狀態;消除消化道管壁組織間水腫;抑制消化道腺體分泌;積極治療原發病。
3、食管癌患者
食管癌化療患者營養治療思路:糾正或改善患者營養狀況,提高機體化療耐受力;消化道功能正常者,以胃腸道管飼補充腸內營養製劑為主。胃腸功能喪失者,首選腸外營養,一旦恢復良好,儘可能採用經腸營養,並鼓勵經口進食;強調每例患者化療前、中、後必須營養評價,以及必要時行營養治療。
4、癌症惡液質患者
熱量及營養素攝入量下降,腫瘤產生多種促炎症因子消耗脂肪和肌肉導致進行性體重下降,稱作癌性惡病質。代謝調理是用藥物、生物製劑、組織特異性物質等來減少分解代謝,促蛋白質合成,對人體營養物質的代謝過程進行干預。因此逆轉惡性腫瘤惡病質必須關注代謝調理治療的運用和探索。
注:此資訊源于網路收集,如有健康問題請及時咨詢專業醫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