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年,64排CT冠狀動脈成像真正應用於臨床,開啟了無創性冠狀動脈檢查的新時代。基於CT冠狀動脈成像的診斷優勢和可靠的循證研究,美國放射學院(ACR)、美國心臟病學院(ACC)和中華放射學會相繼釋出了專家共識,明確了“心臟CT”在冠心病篩查、診斷、療效觀察中的重要地位。
無需心率控制
在早期的64排CT,心臟成像對心率控制有要求,儘管在技術上做了很多的改進和優化,但心率大於80次/分檢查就有可能失敗。新一代的CT(如新雙源CT)成像更快,幾乎沒有心率要求。特別是對高齡的急診手術患者,綠色通道快速檢查就可以瞭解冠心病發作的風險,意味著生命的保障。
更低輻射劑量,讓患者真正受益
64排CT心臟成像接受輻射劑量要視採用掃描方式而不同,最早採用的回顧性心電門控法達到13-15mSv(被形象比喻成500張胸片),而用前瞻性門控則減少至2.5mSv左右,如果採用低千伏(100kV)則可以降至1.2mSv。一個有1000例手術經驗的心臟介入醫師用數字平板血管機完成冠狀動脈造影劑量為3.8-6.9mSv,如果是常規造影機則劑量增加10%。由於曝光野較CT大,X線散射更加明顯,散射線能量低,更容易為人體吸收。在後64排CT時代,以新雙源CT為例,採用FLASH掃描模式,最低劑量可降至0.9mSv(正常成人地球生活本底劑量3.0mSv),使患者真正受益。
功能更強大,價效比更高
新一代CT(雙源CT為代表)一次成像不僅可以顯示血管狹窄、堵塞情況,還可以判斷斑塊的構成,影象經過軟體分析斑塊成分,找出“危險斑塊”,這才是急性心肌梗死真正的“元凶”。此外還可以進行心肌的灌注分析和心功能分析,這些都是冠狀動脈造影遠不能比擬的。在我國,冠狀動脈造影需要住院進行,費用是CT成像的4-5倍。隨著耗材逐漸國產化,CT的價效比優勢將會更加明顯。
穩定性高、避免創傷和併發症
冠狀動脈造影是一種有創性介入診斷和治療方法,一部分病例可能出現併發症(心律失常10%~13%,心絞痛5%~6%等,其中急性心肌梗死0.3%~0.6%),極少數病例出現死亡。而CT是無創性檢查,能避免這些併發症的發生。
因此,隨著CT技術的發展,用CT冠狀動脈成像進行篩查、診斷,陽性患者選擇冠狀動脈造影、治療,既節省了患者的花費、提高了安全性、降低了住院時間,又提高了介入或搭橋術患者的陽性率。
注:此資訊源于網路收集,如有健康問題請及時咨詢專業醫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