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室: 神經外科 主任醫師 劉紅朝

  孝感張先生的兒子剛剛1歲7個月,活潑可愛,聰明伶俐。但是,令張先生頭痛的是最近2月來,兒子經常出現突然性的“昏迷” 口吐白沫,四肢抽搐。經多方求治診斷為“癲癇”,而進一步CT 及磁共振等一系列檢查發現其元凶是腦內有“海綿狀血管瘤”,建議手術。
  而最要命的是這個海綿狀血管瘤長在大腦的重要部位(靠近大腦的運動區),手術可能導致小寶貝的偏癱。這一下張先生夫妻倆緊張了,他們決定因孩子太小暫時不做手術,服藥治療。然而,服藥2個多月後,孩子的病情不僅沒有好轉,反而抽搐更加頻繁。再次看醫生後,他們決定手術,意想不到的是手術非常順利,孩子不僅沒有偏癱,而且癲癇也得到了良好的控制。孩子恢復了往日的活潑與聰明,張先生夫妻也露出了昔日的幸福笑容。
  嬰幼兒癲癇在小兒出生後第一年的發病率最高,其中約17%始於出生後15天,約20%的癲癇發生出生後第一個月。海綿狀血管瘤是嬰幼兒癲癇的一個常見原因之一,多數表現為癲癇發作,此腫瘤是位於腦內靜脈竇的靜脈叢,並不侵犯腦實質,可引起反覆出血與進展性營養不良性硬化,儘早手術切除海綿狀血管瘤有助於提高預後,70%的患兒經過手術治療可獲得治癒。
  除此以外導致嬰幼兒癲癇的常見原因還有:腦皮層發育不良、海馬硬化、胚胎髮育不良神經上皮腫瘤、發育性腫瘤、神經節神經膠質瘤、下丘腦錯構瘤等許多疾病。而由上述各種原因導致的嬰幼兒癲癇都可以手術治療,手術的目標是:首先控制癲癇的發作,其次優化腦和軀體的發育,最終目的是提高孩子的認知能力及社會交往能力。

  嬰幼兒癲癇的手術方式有多種多樣如病灶切除及顳葉切除等。嬰幼兒癲癇的手術治療是一種創新性的有效方法,並有著與成人癲癇手術相比更高的治癒率,而且隨著癲癇的檢查手段的增加、定位方法的更加精確和手術操作的更加精細,其治癒率將會越來越高,併發症也將愈來愈少。
  嬰幼兒癲癇的反覆發作可導致小兒腦的發育障礙及全身的發育遲滯,降低小兒的認知能力和社交能力。如果就醫困難導致檢查不準,或由於文化落後而迷信偏方導致治療延誤,就有可能形成災難性癲癇。目前有許多證據表明抗癲癇藥物也可以影響患兒的大腦皮層的發育,因此許多國內外癲癇外科專家都主張對幼小年齡的災難性癲癇的患兒應儘可能早的進行手術治療,以解除或減輕患兒的癲癇疾苦。

注:此資訊源于網路收集,如有健康問題請及時咨詢專業醫生。


相關問題





| 私隱政策 | 聯繫我們 |

© Copyright 2023 LOOKUP.TW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