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室: 腫瘤科 主任醫師 盧連法

  腦轉移瘤在癌症病人中發病率在15~30%,佔顱內腫瘤的16%左右,我中心在應用立體定向放射治療治療的各種顱內腫瘤中佔23%,所以腦轉移瘤在當今人類社會中,不但發病率呈上升趨勢,而且已成為對生命構成嚴重危險的主要病種。
  腦轉移瘤好發於40~60歲,腦轉移瘤以幕上額、顳、頂、枕葉居多,次為幕下小腦半球。轉移瘤分為單發、多發和瀰漫性三種,以多發常見。
  腦轉移瘤生長快,組織反應出現早且重,病程短,臨床表現呈急性進展,未經治療的病人自然平均生存期為1~3個月。
  腦轉移瘤的原發癌灶,以肺癌最為常見,次為乳腺癌、胃腸道癌、泌尿系癌和惡性黑色素瘤等。
  一、治療效果
  立體定向放射治療治療腦轉移瘤,一般治療2周~4周症狀緩解,3月後腫瘤減小或消失,對腫瘤的控制率在90%以上,平均生存期為10~14月。
  二、治療方法
  治療目的是延長患者的生存期,提高生存質量。目前放射外科(立體定向放射治療)對腦轉移瘤治療適應證的把握為:
  1、轉移瘤的直徑≤30mm,多發性轉移灶,可首選立體定向放射治療治療;
  2、轉移瘤直徑≥30mm的單發灶/或多發灶,可先行外科手術解除佔位效應後,再行立體定向放射治療治療[2];

  3、瀰漫性轉移瘤,首先行立體定向放射治療治療,之後輔以全腦放療;
  4、手術、放療後復發的病例,一般選擇立體定向放射治療治療;
  三、治療的相關問題及對策
  腦轉移瘤在立體定向放射治療治療的(顱內)惡性腫瘤中佔最大的百分比,我中心約為75%左右。由於腦轉移瘤邊界清晰,形態規則,具良好的靶向腫瘤治療要求。同時,腦轉移瘤對射線劑量的要求不高,治療後產生的放射反應/或損傷小。
  瀰漫性瘤灶,尤其是轉移瘤呈現大小不一者,適宜於立體定向放射治療腫瘤後加用全腦放療,以解決立體定向放射治療治療的侷限性。
  立體定向放射治療非常適宜於治療直徑在30mm,腫瘤位於組織結構敏感區(功能區)者。立體定向放射治療受每次照射總劑量的限制,否則組織反應嚴重,不利提高生存質量,在這種情況下須加用全腦放療。
  腦轉移瘤並非都須行全腦放療,全腦照射應儘量避免,保護大腦,尤其是敏感組織,是提高生存質量的基礎。
  腦轉移瘤常須手術、立體定向放射治療、普放和化療等綜合治療手段,但須指出愈來愈多的病例,和文獻均反應:須提防由此產生的副反應,和併發症的疊加現象。須注意臨床上出現治療過渡,和忽視多種治療方法產生的危害性呈增加的趨勢。
  我們主張適宜於立體定向放射治療治療者,首先行立體定向放射治療治療,之後擇期放化療。立體定向放射治療治療只需3小時,而放化療則需要4周或4月以上,待放化療完後,患者腦轉移瘤已發展,全身情況下降,再行立體定向放射治療治療,組織反應,併發症均會增加風險。所以強調立體定向放射治療、放化療的先後安排,和各種治療安排的節奏性。

  四、影響治療的關聯因素
  立體定向放射治療治療腦轉移瘤與下列因素相關:
  1、腫瘤的大小及腫瘤的多少:腫瘤體積較小,佔位效應較輕者,治療效果、預後較好;腫瘤數多於6~8個以上,瀰漫性分佈,腫瘤大小不一者治療效果及預後差。
  2、腫瘤部位:腫瘤位於皮質功能區、基底節、腦幹或大體積腫瘤位於後顱窩者治療預後差。
  3、放化療後的腦轉移瘤,對立體定向放射治療敏感性低,組織反應和併發症多。
  4、原位癌未查、或原位癌未得有效治療者,立體定向放射治療治療預後差。
  5、年齡大,一般情況差(Kpa氏評分<60< span="">分者),嚴重貧血者,或合併系統器官器質性疾病者,立體定向放射治療治療預後差。

注:此資訊源于網路收集,如有健康問題請及時咨詢專業醫生。


相關問題





| 私隱政策 | 聯繫我們 |

© Copyright 2023 LOOKUP.TW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