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室: 神經外科 副主任醫師 黃軍

  什麼是膠質瘤?

  膠質瘤是起源於神經膠質細胞的惡性腫瘤,是最常見的顱內腫瘤,發病率佔顱內腫瘤的第一位(約50%),腦膠質瘤的發病率為3~10/10萬,佔全身惡性腫瘤的1%~3%,手術加放化療的平均生存期僅為8~11個月。世界衛生組織1998年公佈按死亡率順序排位,惡性膠質瘤是34歲以下腫瘤患者的第2位死亡原因,是35~54歲患者的第3位死亡原因。在全球,每年惡性腦膠質瘤無情地奪去18~60萬中青年人的寶貴生命。

  膠質瘤病理型別有哪些?

  膠質瘤有四種病理型別:星形膠質細胞瘤、少枝膠質細胞瘤、室管膜瘤和混合型膠質瘤。

  膠質瘤依其分化(惡性)程度大致可以分為――Ⅰ級:偏良性,大多細胞週期較長,生長較緩慢,如星形細胞瘤、少枝膠質細胞瘤;Ⅱ~Ⅲ級:亦稱間變星形或間變少枝膠質細胞瘤,瘤內多少不等的生長活躍細胞;Ⅳ級:最惡性,如膠質母細胞瘤,瘤內大量活躍瘤細胞快速增殖,預後極差。

  膠質瘤的惡性程度常常會發生改變,如Ⅰ級星形細胞瘤術後一旦復發,再次手術時可能就會發現其性質變成間變型星形細胞瘤或膠質母細胞瘤。

  膠質瘤的性別以男性多見,特別在多形性膠質母細胞瘤、髓母細胞瘤男性明顯多於女性。年齡大多見於20-50歲之間,以30-50歲為最高峰,另外在10歲左右兒童亦較多見,為另一個小高峰。

  每個膠質瘤病人的腫瘤病生理型別往往有很大區別,同樣型別同樣級別的膠質瘤也有明顯的差異,現代神經科學可以通過免疫組化等方法檢驗腫瘤的特異性蛋白或基因表達(如EGFR 、P53 、1p19q、 MGMT等)來預測腫瘤的生長速度、侵襲性、對放化療敏感度。

  膠質瘤有哪些特點?

  大多數都是原位生長,原位復發,少數在顱內或中樞神經(腦、脊髓)內轉移或播散,少有向中樞神經系統以外轉移的病例。

  惡性膠質瘤(間變或膠母)生長迅速,活性細胞的細胞週期往往只有幾天,也就是說,今天十萬個活性膠質瘤細胞,幾天以後就會變成二十萬個,所以通常惡性程度最高的膠質母細胞瘤即使經過手術和放化療,平均生存期也只有一年,很多隻有幾個月。

  膠質瘤細胞具有免疫逃逸能力,使機體很難自然對其產生特異性殺傷細胞和抗體,因此能夠有效地規避人體免疫系統的抑制和清除。

  腦膠質瘤有哪些臨床症狀?

  一般症狀為顱內壓增高表現,頭痛、嘔吐、視神經乳頭水腫、視力視野改變、癲癇、複視、顱擴大(兒童期)和生命體徵改變等。

  區域性症狀依腫瘤生長位置不同而異

  (1)大腦半球星形細胞瘤:約1/3患者以癲癇為首發症狀約60%患者發生癲癇。

  (2)小腦星形細胞瘤:患側肢體共濟失調,動作笨拙,持物不穩,肌張力和腱反射低下等。

  (3)丘腦星形細胞瘤:病變對側肢體輕癱,感覺障礙及半身自發性疼痛,患側肢體共濟運動失調、舞蹈樣運動,亦可表現為精神障礙,內分泌障礙,健側同向偏盲,上視障礙及聽力障礙等。

  (4)視神經星形細胞瘤:主要表現為視力損害和眼球位置異常。

  (5)第三腦室星形細胞瘤:因梗阻性腦積水患者常表現為劇烈的發作性頭痛,並可出現突然的意識喪失,精神障礙,記憶力減退等。

  (6)腦幹星形細胞瘤:中樞腫瘤常表現為眼球運動障礙,橋腦腫瘤多表現為眼球外展受限,面神經及三叉神經受累,延髓腫瘤常表現為吞嚥障礙及生命體證改變。

  膠質母細胞瘤:腫瘤高度惡性生長快,病程短,自出現症狀至就診多數在3個月之內,高顱內壓症狀明顯,33%患者有癲癇發作,20%患者表現淡漠、痴呆、智力減退等精神症狀,(患者)可出現不同程度的偏癱,偏身感覺障礙、失語和偏盲等。

  少枝膠質細胞瘤及間變(惡性)少枝膠質細胞瘤:癲癇常為首發症狀,精神症狀以情感異常和痴呆為主,侵犯運動、感覺區可產生偏癱,偏身感覺障礙及失語等,高顱壓症狀出現較晚。

  目前有哪些影像學檢查方法診斷腦膠質瘤?

  CT與磁共振(MRI)檢查是診斷膠質瘤的主要手段,它們不僅能確定腫瘤的位置、大小和數目,還可依據影像學特點推斷腫瘤病理性質。

  功能MRI(fMRI)不僅可通過觀測腫瘤血容量推測腫瘤的良惡性程度,還可協助外科醫生制定手術計劃,避開鄰近腫瘤的功能區。

  磁共振血管造影(MRA)和X線數字減影(DSA)能顯示腫瘤供血情況以及腫瘤與大的動脈、靜脈間的關係。正電子發射斷層掃描(PET-CT)和fMRI還可以對手術後腫瘤復發和壞死灶做出鑑別診斷。磁共振波譜分析(MRS)可以將腫瘤與炎症、脫髓鞘病變等區分開,甚至可以區別不同型別的膠質瘤,進行術前的組織學診斷。腦磁圖可應用於膠質瘤繼發癲癇病灶的定位和癲癇灶周圍腦功能區的定位;手術中皮質腦電圖對切除腫瘤和癲癇灶及保護重要腦功能區有指導意義。

  目前腦膠質瘤常用的治療方法有哪些?

  外科手術治療:外科手術切除主要達到減少膠質瘤細胞數量、緩解荷瘤症狀、暫時降低顱內壓。手術治療基於膠質瘤的生長特點,理論上手術不可能完全切除,生長在腦幹等重要部位的腫瘤有的則根本不能手術,所以手術的治療目的只能侷限於以下5個方面:

  (1)明確病理診斷;

  (2)減少腫瘤體積降低腫瘤細胞數量;

  (3)改善症狀緩解高顱壓症狀;

  (4)延長生命併為隨後的其他綜合治療創造時機;

  (5)獲得腫瘤細胞動力學資料,為尋找有效治療提供依據。

  放射治療:放射治療幾乎是各型膠質瘤的常規治療,但療效評價不一,除髓母細胞瘤對放療高度敏感,室管膜瘤中度敏感外,其他型別對放療均不敏感,有觀察認為放療與非放療者預後相同。此外射線引起的放射性壞死對於腦功能的影響亦不可低估。X-刀、γ-刀均屬放射治療範疇,因腫瘤的部位、瘤體大小(一般限於3釐米以下)及瘤體對射線的敏感程度,治療範疇侷限,目前認為膠質瘤,特別是性質惡性的星形Ⅲ-Ⅳ級或膠質母細胞瘤均不適合採用γ-刀治療。

  化療:原則上用於惡性腫瘤,但化療藥物限於血腦屏障及藥物的毒副作用,療效尚不肯定,常用BCNU、CCNU、VM-26等有效率均在30%以下。新的化療藥物有替莫唑胺膠囊。

  細胞免疫治療:細胞免疫治療在不給病人造成痛苦的同時,有防止復發和轉移的功效。細胞免疫治療讓腦腫瘤患者看到了新的 希望。細胞免疫治療,是從患者體內抽取部分免疫細胞,然後在其體外進行“培養、誘導、啟用”等一系列操作,使其抗腫瘤的活性大大提高後,再把這些本來就來 源於病人自身並在體外激活了的抗腫瘤效應細胞回輸到病人體內,讓這支經過特殊訓練的“特種部隊”去殺滅腫瘤細胞,同時激發機體自身的免疫保護機制、增強免 疫系統能力,從而達到治療腫瘤或預防腫瘤術後復發的方法。

  分子靶向特異性免疫毒素治療:靶向毒素,亦稱為免疫毒素或細胞毒素,是一種與腫瘤細胞或腫瘤血管內皮細胞表面的特異性抗原或受體,如表皮生長因子受體、轉鐵蛋白受體、白細胞介素-13或白細胞介素-4受體等,相結合的細胞分子,其毒素成份可殺死腫瘤細胞[2]。治療惡性腫瘤的抗體從鼠源性抗體、嵌合抗體逐步演進到人源化抗體[2]。幾乎所有應用於臨床實驗的細胞毒素,其分子的毒素部份均改良自細菌或植物毒素,而其細胞識別部分即靶向部分為抗體或載體所取代。

中醫治療:中藥保守治療通過調理陰陽、氣血和臟腑功能,補虛瀉實,可減輕臨床症狀,延長患者的壽命。中藥可以有助於術後的康復,改善放化療引起的副作用,如噁心、嘔吐,食慾不振,脫髮,面板粗糙脫屑,失眠或嗜睡,幫助患者完成放化療療程,取得預期的效果。

  什麼是膠質瘤的個體化治療?

  根據患者全身情況、年齡、腫瘤部位、性質和特點將膠質瘤分別採取多種綜合治療方法:即術後瘤內間質化療、術後瘤內近距離放療、術後經腦動脈介入化療、非高顱壓狀態下單純經腦動脈介入化療、免疫導向放療、瘤組織間液放療、外周血造血幹細胞支援下的大劑量化療等新技術。

  為什麼要重視膠質瘤的綜合治療?

  惡性膠質瘤細胞是一個狡詐而又頑強的敵人,本身具有很強的三大功能:免疫逃避功能、快速複製功能和自我損傷修復功能。只有克服、壓制、戰勝這些功能,才有可能治癒疾病。既往的傳統治療方法,治療的難點是手術未能切除的那部分瘤組織和瘤細胞,儘管之後的放化療對於其中的一部分有效,然而遺憾的是,對於那些處於乏氧狀態或G0期的瘤細胞則往往不能完全殺死,也就是說單靠放化療要殺滅所有殘存的瘤細胞的機率很低。但從理論上講,只要還剩有一個瘤細胞,而且能夠得到充足的供血供氧,便能從新生成一個腫瘤。
 綜合治療一方面改進和優化了傳統手術、放化療技術,另一方面又增加了很多新的治療專案和措施,有效的彌補了傳統治療方法的漏洞和不足,以全方位、持續性、立體化、圍剿式的綜合治療體系,務求不使一個瘤細胞漏網。事實證明,正確的應用綜合治療手段,可以大大地提高惡性膠質瘤的治癒率和生存期。

  膠質瘤復發注意什麼?

  腫瘤是否再生長:嚴格來講,腫瘤復發與腫瘤再生長定義不同,前者指手術將腫瘤已徹底切除,以後顱內又生長同類腫瘤;後者係指手術將腫瘤部分切除,顱內仍殘留一部分,以後殘瘤再生長。這種情況複查次數較前者為多,因病情各異,複查次數、間隔時間根據具 體情況而定,出現臨床不適症狀或原有症狀加重應及時複查。經過複查及時發現問題,給予及時治療。

  腫瘤是否復發:絕大多數患者的腫瘤徹底切除後不再復發,但仍有個別病例腫瘤再生長,生長的部位一般在原來腫瘤部位。一般術後第一年複查1-2次,若無臨床症狀及影像學異常,複查次數逐漸減少。如果腫瘤復發,可以考慮再次手術。

  另外要特別注意區分是腫瘤復發,還是放射性腦壞死,進一步檢查PET-CT可以大體判斷。瞭解病人身體狀況:一些膠質瘤手術後出現人體許多機能和臟器變化。

注:此資訊源于網路收集,如有健康問題請及時咨詢專業醫生。


相關問題





| 私隱政策 | 聯繫我們 |

© Copyright 2023 LOOKUP.TW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