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室: 心血管內科 主任醫師 劉啟明

  室性早搏(簡稱室早)是臨床上最常見的心律失常,其發生人群廣泛,臨床症狀差異頗大,患者的臨床預後不同。正確的臨床處理有賴於對室早的危險性評估。

  一、 室早不伴有器質性心臟病:

  一般預後較好,發作時如無明顯症狀,可不治療;有症狀者可予心理疏導,消除誘因(緊張、咖啡因等),必要時給予β受體阻滯劑或非二氫吡啶類鈣拮抗劑以緩解症狀,不推薦其他類抗心律失常藥;研究發現中藥參鬆養心膠囊對這類室早有一定的療效和安全性。

  對於頻發伴明顯症狀室早,特別是起源於流出道的室早,藥物治療無效時可考慮導管消融,成功率較高。近期國外有研究提出:頻發的特發性室早會造成心動過速性心肌病,並提出室早負荷超過15%,甚至有人提出>24%者為導管消融的指徵。

  二、冠心病室性早搏:

  急性心肌缺血時的室早應積極處理心肌缺血和電解質紊亂,β受體阻滯劑可降低交感興奮性,減少觸發惡性室性心律失常的發生率。如室早觸發血流動力學不穩定的惡性心律失常,可考慮胺碘酮聯合治療。陳舊性心梗時的室早除β受體阻滯劑外,不推薦對無症狀的室早給予抗心律失常藥物治療。但心梗後頻發和連發室早伴EF值明顯下降者的心臟性猝死風險增加,應積極干預,改善遠期預後。

  (1)藥物治療:
  包括抗心律失常藥物和抗心律失常上游藥物。前者主要為β受體阻滯劑和胺碘酮;後者為無直接心電生理效應、但可改善心臟重構、預防或減少室性心律失常發生的上游藥物,包括ACEI、ARB、他汀類藥物、螺內酯、鎂製劑、不飽和脂肪酸和維生素C等。
  (2)導管消融:
  適用於有明顯症狀的頻發、藥物治療無效或不願意長期服藥的室早患者。研究發現,導管消融缺血性心肌病患者的頻發室早可提高左室射血分數,逆轉左心功能,但室早負荷的臨界值尚不確定。
  (3)血運重建等間接治療措施:
  對於心肌嚴重缺血患者,血運重建有助於減少包括室性早搏在內的室性心律失常的發作,如經皮球囊擴張、支架血管成形術(PCI)和冠脈搭橋手術。對於心梗後室壁瘤形成的患者,室壁瘤切除有助於室性心律失常的治療。

  三、心力衰竭室性早搏:

  嚴重心功能不全患者室早可增加猝死率,因此尋找並糾正導致室性心律失常的潛在因素,如改善缺氧、糾正電解質紊亂、血運重建等很重要。

  藥物治療包括

  (1)上游藥物治療:包括ACEI、ARB、β受體阻滯劑、螺內酯、利尿劑等,有助於減少室性心律失常的發生。
  (2)抗心律失常藥物治療:無明顯症狀的心衰伴室早患者,無需給予抗心律失常藥物治療。對於頻發且伴有症狀的室早患者,可選用β受體阻滯劑,必要時應用或聯合胺碘酮治療,但不應使用Ic類藥物。導管消融:對於頻發藥物治療無效的單形性室早患者,在心功能允許的條件下,少數患者可嘗試導管消融治療。

  四、兒童的室性早搏

  研究顯示,心臟結構正常的兒童較少頻發室早。隨著兒童的成長,起源於左室的室早往往消失,而起源於右室的室早則多存在。因此,對有左室起源的室早的兒童無需進行強烈干預,包括藥物治療和導管消融。對於右室起源的室早兒童,則應長期隨訪,包括左心功能的監測,尤其警惕右心室心肌病室早。

  五、離子通道病所致的室早

  Brugada綜合徵患者,其單一局灶性室早可觸發多形性室速或室顫的發生。研究證實,奎尼丁可減少電風暴發作,但能否降低死亡率尚待證實。對於這類患者,唯一有效預防猝死的手段是ICD治療。

  長QT綜合徵和兒茶酚胺敏感性多形性室速患者,β受體阻滯劑是目前主要治療措施。雖然ICD治療可明確降低死亡率,但由於這類患者多為兒童或年輕人,ICD治療的相關併發症限制了它的使用率。文獻報導,僅有3%-5%這類患者接受了ICD治療。

注:此資訊源于網路收集,如有健康問題請及時咨詢專業醫生。


相關問題





| 私隱政策 | 聯繫我們 |

© Copyright 2023 LOOKUP.TW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