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室: 新生兒科 副主任醫師 於永慧

  寶寶的身體是嬌嫩的,也是最敏感的,它敏銳地感觸著季節的變換、天氣的冷暖,可謂是氣候的“晴雨表”,有風吹草動,那瞪著亮晶晶眼睛的小精靈常常突然臉蛋紅撲撲、呼吸急促、心跳加速、精神萎靡或抽搐,――孩子感冒發燒了。

  怎麼辦?孩子發燒怎麼辦?在兒科急診室值夜班,百分之八十到九十來診者就是這樣半夜三更突發高熱者。年輕的父母、甚至祖父母一家好幾口人為這一個孩子的一夜發熱而不得安寧,沒人能睡安穩覺,家長第二天為此都不能正常上班。孩子發熱、即便高熱,需要這麼興師動眾、誠惶誠恐嗎?總是在這樣的時候,我深深感到,我們的家長確實都需要有一些這方面的常識。

  第一,家中有寶寶,常備退熱藥。要知道高熱在嬰幼兒常可造成驚厥(俗稱“抽風“),而驚厥可直接造成大腦缺氧損傷,所以控制好孩子的體溫儘量減少高熱的發生及持續時間是至關重要的。如果是平素身體素質好的、沒有慢性疾患的孩子,在受涼後有噴嚏、流涕等症狀,晚間體溫突然升高,達38.5℃以上,推測多數是上感所致發熱,暫時可不必急慌著趕往醫院,先在家予退熱藥,如泰諾、安瑞克、美林等,年長兒可用撲熱息痛、複方撲而敏等,同時多給孩子喝水,適當散熱,儘快把體溫降下來,等第二天有條不紊地安排好時間再去醫院就診。半夜三更,即便一家老少全體出動跑去醫院,值班醫生往往也是臨時做退熱的對症處理,如肌肉注射氨基比林、地塞米松等,這其實與在家口服用藥是一樣的作用,但可免去了深夜的奔波與恐慌。既往有高熱驚厥史者,更

  第二,注意檢測體溫。體溫多高算髮熱?怎樣算高熱?人體活動受生物鐘的調節,體溫也在這調節之列,所以正常人的體溫一天二十四小時有一定的波動,凌晨時體溫最低,午後三、四點鐘體溫最高,二十四小時內可有1℃範圍的波動。正常人體溫波動在℃℃,體溫在37.4℃以上才算發熱,37.4℃~38℃為低熱,38℃~39℃為中等熱,39℃以上為高熱。嬰幼兒為高熱的高發人群,因為孩子的大腦發育尚不完善,體溫調節中樞對刺激的反應易泛化,所以孩子發熱不同於成人,往往是一旦發生,迅速進展為高熱,體溫達39℃以上是常有的事。成人再體溫達38℃可能就有四肢乏力、肌肉痠痛等症狀,而小兒則常常不會。小兒體溫在38.5℃以上才建議用退熱藥。

  第三,適當散熱。多數家長有錯誤的觀念,認為孩子發熱要多給孩子穿衣服、蓋被子,讓他“捂汗”。要知道,這樣人為加給孩子的密不透風的屏障讓孩子體內產生的熱量無法有效散發,可導致體溫盤高不降,以至造成高熱驚厥;另外,用過退熱藥後再這樣“捂”著,孩子會因為出汗太多而造成脫水(“虛脫”)。

  第四,及時去醫院就診。晚上臨時應急用自備退熱藥,並不是說就可以不用帶孩子去醫院診治了。即便孩子第二早已經不發熱了,也要去醫院讓醫生給孩子做全面檢查,以排除其他疾患,明確診斷並制定正確的治療方案。否則,孩子的“病根”未除,體溫還會再次升高。

  第五,儘量口服用藥,減少靜脈輸液。家長往往對孩子的發熱特別敏感,來醫院就催著大夫趕快給孩子輸液,恨不得一下子把孩子的體溫給壓住。目前由於“保護性醫療”的現狀,兒科醫生只好迎合家長之要求,給孩子大量輸注抗生素與激素(如地塞米松),孩子體溫倒是很快降下來了,但這樣濫用抗生素會產生耐藥性,且可造成孩子體內菌群失調;而反覆、多次應用激素,可造成兒童機體免疫力下降,進而發生反覆呼吸道感染,二者形成惡性迴圈,這是小兒反覆呼吸道感染的常見病因。而事實上,上呼吸道感染的病原百分之九十以上是病毒(可合併細菌感染),它有一週左右的自限性病程,根本無需這樣大動“干戈”。

  第六,合理應用口服藥。

注:此資訊源于網路收集,如有健康問題請及時咨詢專業醫生。


相關問題





| 私隱政策 | 聯繫我們 |

© Copyright 2023 LOOKUP.TW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