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室: 兒科 主任醫師 潘月麗

 門診上,小寶的媽媽焦急地在問醫生:“我兒子前幾天感冒發燒剛好,家裡已經非常注意了,可是不知為什麼,今天又無緣無故地燒起來了”,類似這樣的問話,作為兒科醫生幾乎每天都能聽到。那麼,究竟是什麼原因讓小寶又發起燒來了呢?山東中醫藥大學附屬醫院兒科潘月麗

經過醫生的仔細檢查和詢問,原來是姥姥覺得小寶打針吃藥折騰了好幾天,好不容易燒退了,胃口好了,這下可得好好補一補了,一連幾頓又是魚又是肉,變著花樣做給小寶吃,結果沒有任何徵象的小寶又發起了燒。

其實這種現象,在古代的醫書上就有記載,並且有一個專門的病名叫“食復”。關於食復的論述,最早見於皇帝內經。《內經》說:“病熱少愈,食肉則復,多食則遺,此其禁也。”後人又進一步描述了食復的症狀,比如《諸病源侯論》說“夫病新瘥,脾胃尚虛,谷氣未復,若即食肥甘魚膾,餅餌棗粟之屬,則未能消化,停積在腸胃,使脹滿結實,因更發熱,復為病者,名曰食復也。”由此可見,食復就是指疾病初愈,因飲食不慎而致疾病復發的病症。

那“食復”是怎麼發生的呢?眾所周知,人們在生病的時候,特別患感冒發燒這類急性感染性疾病時,脾胃的消化吸收功能都要相應降低,表現食慾不振或進食後不容易消化。而當疾病初愈,脾胃功能尚沒有完全恢復,這時如果片面地強調進補,予以高蛋白、高脂肪等飲食都會增加脾胃負擔,不利於疾病恢復。這在嬰幼兒時期尤為明顯,因為小兒臟腑嬌嫩,脾胃功能尚不健全,但由於其生長髮育迅速,所需的營養物質相對於成人要多,小兒的脾胃負擔也就較成人要重。所以小兒更容易出現“食復”現象。因此,當孩子感冒發燒初愈時,如果家長一味地讓孩子多吃多喝,片面地強調所謂的高營養,則會進一步加重脾胃負擔,導致飲食積滯而變生他病或者原病復發。

“那麼,發燒好了能給孩子吃些什麼呢?畢竟孩子生病消耗了不少。”小寶媽媽急切地詢問。首先,要注意病後飲食的合理調配,以利於脾胃功能恢復。飲食宜溫、宜軟、宜少食多餐、宜富營養而易消化;烹調方法以蒸煮為佳。如最初稀飯、蒸芋頭、水果蔬菜粥等都是不錯的選擇。其後,隨著孩子身體狀況的恢復以及食慾的增加,則可以逐漸增加一些能量、熱量高一些的食品。比如乳製品、瘦肉、蛋類等。但對平時患有哮喘、溼疹等過敏性疾病的小兒,病後則不宜過早食用魚、蝦、海產品等食物,以防食後過敏導致舊病復發。另外,從中醫角度講,感冒發燒多易耗傷陰液,所以病癒後還可適當食用一些具有生津育陰功效的食物,比如西瓜、梨、甘蔗汁、藕、荸薺、鴨、瘦肉、鱉等。

另外,在兒科臨床上,“食復”不僅僅出現在感冒發熱一類的疾病中,而且在其他疾病中也不少見。臨床表現也不只是發燒,“食復”既可以加重病情,也可以使原有疾病的復發,甚至還可能導致其他疾病。所以,當孩子經常沒緣由的出現感冒發燒、咳嗽反覆不愈、溼疹時輕時重等情況時,家長要考慮是否有“食復”的因素,並適當地注意調整飲食結構,從而有利於孩子早日康復。

注:此資訊源于網路收集,如有健康問題請及時咨詢專業醫生。


相關問題





| 私隱政策 | 聯繫我們 |

© Copyright 2023 LOOKUP.TW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