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室: 耳鼻咽喉科 主任醫師 馮曉輝

  嬰兒無憂無慮,一般不是吃奶,就是睡覺。特別是睡覺,要佔去嬰兒大部分時間。如果既不肯睡,又不肯吃奶,發聲的和發光的等等玩具也引不起他的興趣,反而持續哭鬧不止。孩子究竟為什麼會哭得這樣厲害和反常呢?做父母的,多半急得團團轉,六神無主,不知如何是好,這時唯一的辦法,就是不管天晴下雨,還是白天黑夜,都會急忙抱著孩子去找兒科醫生診治,以便及時減輕孩子的痛苦。醫生自然會同情家長,耐心地仔細檢查。

  但除了發燒,什麼原因都找不到,不能對症治療,孩子仍會哭鬧不止。遇到這種不明的哭鬧,應該立即想到孩子是不是患了急性中耳炎,或是耳朵眼裡長了癤子,這是因為孩子實在太小,不會說話,無法表達自己在何處有痛苦。他痛得不可開交,自然只有哇哇大哭了。其實,只要請耳科醫生看一看外耳道和鼓膜,就能及時發現問題了。

  嬰兒如此幼小,為什麼也會得中耳炎和耳癤呢?
  原來,嬰兒的咽鼓管還沒有發育成熟,與成年人的相比,既短又相對粗大,兩端呈水平狀。如果讓孩子取平躺位吸奶或喝水時,奶汁或水很容易經咽鼓管流進中耳腔。又例如平躺著餵食,胃和咽喉都處在一個平面上,胃內容物也能反流,吐出奶來。這時不但容易咳嗆,更易進入鼓室。這就是嬰兒最容易發生急性中耳炎的主要原因。嬰兒平躺著哭泣,淚水順著眼角,很自然地流進外耳道內。嬰兒耳朵眼裡原本存有母體留下的羊水乾固物,一遇到淚水或髒水,就能促進細菌繁殖,引起外耳道炎或外耳道癤。給嬰兒洗澡、洗頭時,應注意,勿將水弄到他們的耳朵眼裡去。

  患急性中耳炎和耳癤,局部發生紅腫時,疼痛難忍,嬰兒自然哭鬧,輾轉不能入睡;一直等到鼓膜穿孔,膿液從中耳腔裡流出,中耳受到的壓力消失,疼痛才停止,嬰兒也就不再哭鬧了。患了耳癤,最容易反覆發生,孩子會受更多痛苦。為了預防嬰兒發生急性中耳炎和外耳道癤,最好不讓孩子取平臥位吸奶和吸水,也不讓孩子平躺著哭泣。餵奶、喂水時取半坐位,自然會減少發生急性中耳炎的機會。

注:此資訊源于網路收集,如有健康問題請及時咨詢專業醫生。


相關問題





| 私隱政策 | 聯繫我們 |

© Copyright 2023 LOOKUP.TW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