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室: 耳鼻咽喉科 主任醫師 朱鎮華

  耳鳴是指自覺耳內鳴響的症狀,耳聾是指雙耳或單耳不聞聲音,或客觀檢查示聽力嚴重障礙的症狀。耳鳴、耳聾常先後發生或同時並見。可因陰血虧虛、腎精不足、中氣下陷、風陽痰火上擾、風邪乘襲、藥物中毒等所致。可見於外耳道、中耳、內耳的多種疾病,亦可見於多種全身性特別是慢性疾病。

  耳鳴一般不單獨作為疾病診斷,耳聾則可作為獨立的疾病診斷。臨床當根據耳鳴、耳聾的病種與證候進行論治,若對以耳鳴、耳聾為主症的病種尚不能確定時,可暫以耳鳴、耳聾待查作為初步診斷,並進行辨證處理。

  一、機理分析

  1、物堵耳竅:耳內有異物或耵聹阻塞,由於外耳氣竅不通,聲音傳入受阻,可產生耳鳴、耳聾。

  2、耳膜破損:耳受掌擊或跌撲,或因雷鳴、炮震,損傷耳膜,或使耳竅受震,脈絡痺阻,氣血不暢,發生耳鳴、耳聾。

  3、邪壅耳竅:六淫、時疫之邪侵襲,皮毛受邪,內舍於肺,宣降失司,清竅痞塞;或邪傳肝膽,少陽經氣不利,邪壅於耳;甚則邪毒久延,纏綿不已,氣血瘀滯,以致耳鳴、耳聾。

  4、臟腑失調:稟賦不足、年老體弱、久病失養、溫疫病後、飲食不節、長期噪聲等,致臟腑失調,實則為肝火亢盛、痰火內鬱,上擾清竅,或氣血瘀阻,竅絡不暢或痺塞,致耳鳴或聾;虛則為肝腎陰虛、精血不足,肺脾氣虛、清陽不升,心脾氣血兩虛,心腎不交、陰陽失調,腎陽虛衰等,以致竅失所養,功能失司而耳鳴、耳聾。

  二、診斷方法

  1、症狀表現:自覺耳內鳴響,或雙耳或單耳不聞聲音,或客觀檢查示聽力嚴重障礙。可表現為:

  ⑴自覺一側或雙側耳內鳴響,聲音或大或小,發作可呈持續性或間歇性,或時輕時重、時有時無。

  ⑵耳鳴能為他人所聞及,呈咯答聲或搏動聲,多為單側。

  ⑶自覺聽力不同程度減退,或一側或雙側,或時輕時重,或逐漸加重。

  2、耳鳴、耳聾的分類與分度:耳鳴可分為主觀性耳鳴與客觀性耳鳴兩類;耳聾可分為傳音性聾、感音神經性聾與混合性聾三類;耳聾的程度一般分為四度。

  ⑴主觀(自覺)性耳鳴:又稱非振動生耳鳴或內在性耳鳴。病人主觀感覺的耳鳴症狀,不能為旁人所聞及。臨床上絕大多數耳鳴均屬此類。

  ⑵客觀(他覺)性耳鳴:也稱振動性耳鳴、外在性耳鳴。患者和檢查者均能聽到耳鳴的響聲。臨床較少見。

  ⑶傳音性聾:其特徵為骨導聽力正常,氣導聽力下降;電測聽檢查,聽力圖上存在氣骨導間差距。臨床主要見於外耳和中耳疾病,如耵聹栓塞、外耳道膽脂瘤,急、慢性中耳炎,中耳粘連、聽骨鏈中斷、耳硬化症、中耳腫瘤等。

  ⑷感音神經性聾:其特徵是骨導聽力和氣導聽力同時下降;電測聽檢查,聽力圖上無氣骨導間差距。常見於暴聾(突發性聾)、藥毒聾、熱病聾、噪聲聾、老年聾等。

  ⑸混合性聾:即傳音性聾與感音神經性聾同時存在。其特徵是骨導與氣導聽力均下降,但氣導下降更甚;電測聽檢查,聽力圖上存在一定的氣骨導間差距。

  ⑹耳聾的分度:臨床一般以語言頻率聽閾來衡量聽敏度,即以500Hz、1000Hz、2000Hz的平均聽閾作為耳聾的分度標準。習慣上將耳聾分為4度:語頻平均聽閾≤30dB為輕度聾;≤60dB為中度聾;≤90dB為重度聾;>90dB為全聾。

  3、伴隨症:可伴耳痛、耳流膿、頭痛、眩暈等症。

  4、問診:應注意詢問引起耳鳴、耳聾的誘因或病因,包括耳病史與全身急慢性疾病史,耳鳴、耳聾發生狀態(突發、漸發、間隙性、持續性、時輕時重或日輕夜重等變化)、病程的長短、程度的輕重變化、鳴聲粗巨集(低沉)或尖細(高亢),以及有何伴隨症等。

  5、檢查:

  ⑴耳科檢查,注意觀察外耳道有無異物或耵聹栓塞,耳膜有無內陷、充血、腫脹、穿孔,有無鼓室積液徵、藍鼓膜徵,多數情況下應進一步作鼻腔、鼻咽部檢查及耳咽管功能一般檢查,以明確耳病的診斷。

  ⑵聽力檢查,如音叉檢查、純音聽閾、聲阻抗、電反應測聽(腦幹誘發電位、耳蝸電圖),以確定耳聾的性質與程度。

  ⑶如有可能,對耳鳴患者應進行耳鳴頻率與響度匹配試驗。

  三、辨病思路

  1、患者耳鳴,且可為他人所聞及者,屬他覺性耳鳴。此類耳鳴有真正的聲源存在。常見於以下疾病:

  ⑴體質虛弱患者,呼氣時耳內脹悶、哄哄作響,自聲增強,勞累後症狀加重,捏鼻深呼吸時可見鼓膜隨呼吸撲動,以聽診管從患者耳道可聽到深吸氣的呼吸聲(耳鳴聲),多屬咽鼓管異常開放。

  ⑵耳內鳴響,多呈咯答聲或搏動聲,陣發性發作,他人亦可聞及,可能為鼓膜張肌、鐙骨肌陣攣,顎帆肌、咽鼓管肌、翼外肌痙攣等所產生的聲音。

  ⑶當顳頜關節運動時一側或雙側耳內鳴響,顳頜關節運動停止時耳鳴消失,多屬顳頜關節病變所致。

  ⑷他覺性耳鳴,往往在勞累後加重,伴面白、舌淡、血色素低,多屬血勞所致。

  ⑸一側耳內鳴響與脈搏一致,壓迫患側頸靜脈後耳鳴減小或消失,鬆開後耳鳴復現,檢查見鼓膜後有紅色腫塊陰影,用鼓氣耳鏡行外耳道加壓時,可見鼓膜隨紅色腫塊呈脈搏樣搏動,多屬頸靜脈球體瘤。

  2、外耳、中耳病引起的耳鳴、耳聾,多有相應的外耳或中耳病史,並伴有相應的病變體徵,聽力檢查大多呈傳音性聾,程度多為輕度或中度。常見疾病如:

  ⑴耳鳴、耳聾漸發或突發,檢查見外耳道有耵聹栓塞或異物阻塞,取出後症狀立即消失者,為耵耳、異物入耳。

  ⑵耳鳴、耳聾因損傷所致者,有耳部或頭部損傷史;若為耳膜損傷者,檢查可見耳膜穿孔。

  ⑶耳鳴聲粗,耳聾如閉,自聲增強,近期有外感病史,檢查見耳膜或有充血、內陷、鼓室積液徵,聽力呈傳音性聾,多為耳脹。

  ⑷耳鳴、耳聾已久,或有反覆發作病史,檢查見耳膜內陷、混濁、鈣斑、粘連等改變,聽力呈傳音性聾或混合性聾者,多為耳閉。

  ⑸久病耳鳴、耳聾,並見耳膜穿孔,耳內時有膿液流出,聽力呈傳音性聾或混合性聾者,多為慢性膿耳。

  3、內耳、聽神經傳導通路病變所致的耳鳴、耳聾,其耳鳴、耳聾可為突發或漸發,程度或輕或重,或出現於大病、熱性病之後,聽力檢查多呈感音神經性聾。常見者如:

  ⑴突發一側或雙側耳鳴、耳聾,伴旋轉性眩暈、噁心嘔吐,開目尤甚,發作時按1.2ml/kg體重純甘油加等量生理鹽水混合後頓服,服前與服後第1、2、3小時分別測純音聽閾,服藥後聽力提高≥15dB者(甘油試驗陽性),多屬耳眩暈。

  ⑵突發一側或雙側耳鳴、耳聾,伴旋轉性眩暈、噁心嘔吐,在數分鐘至數小時內聽力損失達到極限,或伴有輕微外感症,甘油試驗陰性者,多屬暴聾耳鳴。

  ⑶聽力驟減,或伴耳鳴,原因不明,或有耳眩暈病史,並隨著耳眩暈發作次數的增多,耳鳴、耳聾症狀越來越重,聽力檢查呈感音神經性聾,病程在3個月以上者,多屬久聾。

  ⑷聽力緩慢下降,呈感音神經性聾,兩耳同時或先後患病,年齡在50歲以上者,多屬老年聾。

  ⑸感音神經性耳聾、耳鳴,有使用耳毒性藥物病史,如鏈黴素、慶大黴素、卡那黴素、新黴素,以及速尿、利尿酸、水楊酸鹽、磺胺藥等,以及接觸重金屬鹽、一氧化碳中毒、酒精中毒等病史者,多屬藥毒聾。

  ⑹感音神經性耳聾、耳鳴,有長期高噪聲接觸史者,多屬噪聲聾。

  ⑺外感溫熱病中期或後期(如暑溫、春溫、麻疹、爛喉丹痧、百日咳、痄腮、時行感冒、風疹、水痘、耳部帶狀皰疹、肺熱病、溼溫等),出現感音神經性耳聾、耳鳴,多屬熱病聾。

  ⑻膿耳眩暈症:一側耳中度或重度聾,但未全聾,有侷限性迷路炎或急性膿耳、乳突手術病史,伴旋轉性眩暈,患耳前庭功能不同程度減退者,多屬漿液性迷路炎;若病史同前,一側耳全聾,眩暈、噁心嘔吐嚴重,患耳前庭功能消失者,多屬膿耳眩暈。

  4、全身慢性疾病所致的耳鳴、耳聾,其耳鳴、耳聾可突發或漸發,病程或新或久,聽力檢查呈感音神經性聾,並伴有全身慢性疾病的病史和相應的症狀與體徵,有時可伴有腦鳴。常見的有:

  ⑴久病耳鳴耳聾,時輕時重,伴體質虛弱,多個臟腑功能減退者,多屬虛勞。

  ⑵久病耳鳴耳聾,時輕時重,伴眩暈、血壓低者,多屬虛眩。

  ⑶久病耳鳴耳聾,時輕時重,伴體質虛弱,血液檢查見貧血者,多屬血勞。

  ⑷久病耳鳴耳聾,時輕時重,伴體質虛弱,骨髓檢查見造血功能障礙者,多屬髓勞。

  ⑸中青年人,勞心過度,勞則耳鳴耳聾加重,伴失眠、多夢,腦力易疲勞等症者,多屬神勞。

  ⑹耳鳴耳聾突發或時發時止、時輕時重,伴頭眩腦暈,檢查見血壓高者,多屬風眩。

  ⑺中度或重度耳聾、耳鳴,若伴盜汗、頭痛,檢查見肺癆、腦脊液異常改變等,多屬腦癆。

  5、突發或漸發一側耳鳴、耳聾,呈感音神經性聾,若伴走路搖晃等症,同側內耳道照片有擴大者,多屬腦瘤(聽神經瘤)。

  6、突發耳鳴、耳聾,多為雙側性,病發於情志所傷之後,或見憂鬱、焦慮、煩躁、喜嘆息等症者,多屬氣[鬱]厥(神經症)。

  7、驟起頭痛如劈,兩耳若雷鳴,伴惡寒壯熱、噁心嘔吐者,為雷頭風。

  8、出生後即對聲音無反應,雙側嚴重耳聾,並有口不能言者,為聾啞。

  四、按病施治

  1、外耳道異物、耵耳:

  ⑴取出異物、耵聹。

  ⑵耳道紅腫疼痛者,按耳瘡處理。

  2、耳脹:

  ⑴口服抗生素、地塞米松。

  ⑵鼓膜按摩法、咽鼓管吹張法,可配合應用耳部紅外線或超短波治療,每日1次。

  ⑶鼓室有積液者,行鼓膜穿刺抽液,必要時可定期反覆進行,或行鼓膜切開置管術進行引流。

  3、耳閉:

  ⑴鼓膜按摩法、咽鼓管吹張法。

  ⑵有鼓室粘稠積液者,可行鼓膜穿刺,並用50% 尿素、α糜蛋白酶、透明質酸酶等注入鼓室以稀釋積液,便於從咽鼓管排出。

  ⑶鼓室積液粘稠如膠,可行鼓膜大切口,用強力吸痰器吸出,並置管以保持引流通暢,一般經過半年咽鼓管功能恢復正常後方取出。

  4、急性膿耳:

  5、慢性膿耳:

  6、咽鼓管異常開放:

  ⑴吹藥法:用1∶4水楊酸粉與硼酸粉合劑經導管吹入病側咽鼓管, 可致咽鼓管咽口處充血腫脹以減輕症狀。或吹入瓜蒂散(瓜蒂、赤小豆、丁香各適量,研粉)、如意金黃散。3天吹1次,5次為1療程。

  ⑵燒灼法:用30%莞花酊或10~20%硝酸銀、2~10%三氯醋酸,塗咽鼓管咽口,使產生疤痕,縮小管口,每週1次,3周後無好轉可再重複1次。

  ⑶區域性注射法:用特長注射針在窺鼻鏡下經前鼻孔於咽鼓管隆突前區注入自家血清或50%葡萄糖,或聚四氯乙烯糊劑、矽橡膠,以區域性稍隆起為度,使咽鼓管開口處變狹窄,必要時於1~2周後重復1次。

  ⑷顎帆張肌移位術:經保守治療無效者。

  7、久聾(感音神經性聾):

  ⑴經驗方:黃芪30~50g、當歸10g、赤芍10g、地龍5g、川芎15g、紅花10g、黨蔘10g 白朮10g、何首烏15g、五味子15g、甘草10g,水煎服,每日1劑。

  ⑵中成藥:酌情選用補中益氣丸、十全大補丸、六味地黃丸、二至丸、杞菊地黃丸、天麻首烏片、烏須黑髮丸、歸脾丸等。

  8、暴聾(突發性聾):

  ⑴單驗方:通氣散:柴胡、香附各30g,川芎15g,共研細末,早晚各沖服15g。血府逐瘀湯加減:赤芍20g,當歸、桃仁、紅花、柴胡、川芎、桔梗、石菖蒲各10g,枳殼、牛膝、生地各15g,甘草5g,水煎服,每日1劑。老母豬耳朵一對,皁角刺(按患者年齡一歲一枚)刺在豬耳朵上,文火煮熟,去刺喝湯,治老年性突聾。磁石60g、葛根45g、骨碎補50g、山藥30g、白芍、川芎各15g、酒大黃5g、甘草12g,水煎服,每日1劑。蔓荊子、柴胡、川芎各10g,葛根、黃芪、丹蔘各30g,桃仁、紅花、赤芍各10g,青蔥管5支,適當加減,水煎服,每日1劑。

  ⑵西藥治療

  9、爆震性聾:

  香附50g、柴胡50g、川芎25g,研末,每服9g,每日3次。

  10、藥毒聾:

  ⑴單驗方:解毒聞聲湯:紫草10g、黑豆15g、骨碎補10g、菊花10g、百合12g、磁石20g、荷葉6g、石菖蒲10g、路路通10g、黃羊角屑10g,水煎服,每日1劑。仙鶴葛根湯:仙鶴草80g、葛根50g、澤瀉15g、五味子12 g、骨碎補30g,水煎服,每日1劑。

  ⑵西藥治療:營養神經。改善微迴圈,血管擴張劑。

  11、噪聲聾:

  ⑴應避免接觸噪聲,並給予神經營養藥與血管擴張藥治療。

  ⑵如伴有高血壓或代償不全的心血管疾病,或前庭機能異常者,或進行性頑固性聽力減退者,可考慮改變工種,以避免接觸噪聲。

  12、老年聾:

  活血通絡。活血返聰湯:骨碎補10g、磁石20g、生地15g、百合15g、菊花10g、荷葉10g、黃精10g、女貞子10g、紅花6g、路路通10g、石菖蒲6g,水煎服,每日1劑。

  四、對症處理

  1、常用聰耳、止鳴中藥:如磁石、蟬蛻、菖蒲、遠志、響鈴草等,可酌情選用。肺脾氣虛證,不宜用磁石。

  2、感音神經性聾:選用川芎嗪、腦嗌嗪、地巴唑、煙酸、654--2、複方丹蔘片之類血管擴張劑2~3種,口服。並配合維生素B1口服。

  3、耳膜穿孔:鼓室內尚有膿或潮溼不幹者,按耳流膿處理。若鼓室已經乾燥,咽鼓管功能正常、聽骨鏈正常者,可行鼓膜貼補治療;聽骨鏈有破壞,可酌情行聽力重建手術。

  4、傳音性聾,伴鼻塞者,鼻腔滴用1%麻黃素生理鹽水。

  5、鍼灸療法:

  ⑴體針療法:取耳區和少陽經穴為主。主穴:耳門、聽宮、翳風、脈、翳明;配穴:中渚、外關、曲池、陽陵泉、三陰交、足三裡。每次取主穴2~3個,配穴2個,平補平瀉,每日1次,10次為1療程。

  ⑵耳針療法:外耳、內耳、腎、肝、神門、內分泌,埋針或用針刺,每次2穴,中強刺激,留針15~20分鐘,10~15次為1療程。

  ⑶穴位注射療法:選聽宮、翳風、完骨等穴,常用維生素B1注射液,每穴0.2ml,每日1次。

  6、助聽器:凡聽力障礙而病情穩定的耳聾患者,均可戴助聽器。一般情況下,聽力損失在40dB以上者,就應戴助聽器。2~4歲幼兒是言語形成的關鍵時期,即使是35dB輕度聽力損失,也應及早戴助聽器,使幼兒經常接受聲音刺激,以利於語言訓練。聽力損失在90dB以上者用助聽器的效果較差,多隻有助於聽到聲音而難聽清講話;此時若能使音感增強,輔以脣讀和語言訓練,亦有助於理解對方語言和訓練正確發音。

  7、人工電子耳蝸植入:有條件者可行電子耳蝸植入。

注:此資訊源于網路收集,如有健康問題請及時咨詢專業醫生。


相關問題





| 私隱政策 | 聯繫我們 |

© Copyright 2023 LOOKUP.TW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