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室: 心血管內科 副主任醫師 肖雲彬

  日前好友的寶寶連續發熱1周,在醫院靜脈輸液不僅沒退熱,還出現結膜充血、口脣皸裂、皮疹,來電諮詢後建議去當地兒童醫院就診,醫生診斷川崎病,經過針對性治療後很快即恢復出院,事後好友說開始以為就是一般的感冒發熱,幸虧來電問我,要是晚點確診很可能會出現血管後遺症。

  川崎病是一種什麼樣的病?

  川崎病是一種以全身血管炎為主要病變的急性發熱出疹性小兒疾病,在嬰兒及兒童均可發病,大部分患兒在5歲以內,6-18月寶寶多見。目前川崎病的確切病因尚不明確。

  什麼樣的發熱需警惕川崎病?

  川崎病的發熱往往無預兆,突然發熱,多為7~10天,最高溫度常達39~39.9℃。應用抗生素治療往往不能退熱,發熱過程中,常可見寶寶雙側結膜充血,口脣潮紅繼之皸裂、出血,部分寶寶可見舌頭呈楊梅樣,手掌、足底早期出現潮紅,硬性水腫,大約10天后可出現指趾端大片狀脫皮,軀幹尤其會陰部出現多形性紅色斑疹,亦可呈蕁麻疹樣皮疹,有瘙癢感,但無水皰或結痂。還有一過性頸部淋巴結腫脹,大多在單側出現,稍有壓痛,一般在發熱後3天內發生。

  川崎病會有什麼不良的後果呢?

  部分川崎病患兒可併發心、腦、肝、肺、腎等多臟器損害,其中,心血管損害最為突出,超聲心動圖檢查早期即可發現冠狀動脈擴張,最早發病第6天即可測得冠狀動脈瘤,第2-3周檢出率最高,可持續數月到數年。

  動脈瘤大多可於1-2年內消退,嚴重者可形成血栓、管腔狹窄閉塞乃至心肌梗死,還可導致嚴重的心臟缺血癥狀或發展成缺血性心臟病,是川崎病致死的主要原因。因此患川崎病的寶寶需定期隨訪複查心臟彩超,如有冠脈血管病變需口服阿司匹林至冠脈血管恢復正常才能停藥。

  因此,如果孩子出現了發熱伴皮疹、黏膜損害和淋巴結腫大等症狀時,千萬不要掉以輕心,應及時帶孩子去醫院就診,確保孩子的健康。

注:此資訊源于網路收集,如有健康問題請及時咨詢專業醫生。


相關問題





| 私隱政策 | 聯繫我們 |

© Copyright 2023 LOOKUP.TW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