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室: 中西醫結合腦病科 主任醫師 周慎

  怎樣運用鍼灸療法治療中風?
  中風的鍼灸治療,包括體針、頭皮針、耳針、眼針、舌針、手針、穴位注射和艾灸等治療方法,穴位繁多,手法複雜,技術性強,必須由鍼灸醫師操作。以下主要介紹其中的五種方法。
  第一種方法:體針療法。主要適宜於中風恢復期。一般在區域性消毒後,用右手持針刺入穴位,在用捻轉、提插手法得氣後,反覆重插輕提或慢慢刺入、少捻轉、快速出針為補法,反覆重提輕插或快速進針、多捻轉、慢慢出針為瀉法。肢體癱瘓者,常取肩k、臂、曲池、手三裡、合谷、肩s、天井、外關、髀關、伏兔、樑丘、足三裡、解溪、內庭、環跳、風、陽陵泉、懸鐘、丘墟、秩邊、殷門、委中、承山、申脈等穴位,發病3個月以內者,以取健側穴位為主,用瀉法;3~6個月者,同時取健側與癱側的穴位,但健側用瀉法、癱側用補法;6個月以上者,以取癱側穴位為主,平補平瀉。中風後以口角歪斜為主者,取地倉、頰車、啞門、合谷及通裡、廉泉、承漿、風池;中風後以聽覺障礙和語言障礙為主者,取曲鬢、懸釐、頷厭、率谷等穴;中風後視力障礙、視野缺損者,取頭臨泣、目窗、玉枕;中風後胸腹腰背疼痛者,取正營、承靈;中風後足部疼痛,取百會、前頂;中風後痴呆和精神症狀者,取百會、前頂、四神聰、神庭;中風後小便失禁者,取百會透後頂;中風後腕、指關節不能活動者,取百會、雙側太沖用瀉法,取曲池、合谷、外關、中脘、中泉用補法;中風後踝、趾關節畸形者,足外翻補照海、瀉申脈,足內翻瀉照海、補申脈。

  第二種方法:頭皮針療法。適宜於中風各期。一般在區域性消毒後,用右手持針與頭皮呈15~30度刺入穴位,在快速捻轉2~3分鐘得氣後行補瀉手法,再留針30~60分鐘後拔出,按壓止血。中風後肢體癱瘓者,取頂中線、頂顳前斜線,上肢取中1/3,下肢取上1/3;中風後肢體麻木,取頂中線、頂顳後斜線,頭面部取下1/3,上肢取中1/3,下肢取上1/3;中風後口角歪斜,取頂顳前斜線下1/3;中風後語言不利,取額中線、顳前線及頂顳前斜線下1/3;中風後頭痛,取額中線、顳前線及顳後線;中風後眩暈,取顳後線、枕下旁線;中風後視覺障礙,取枕上旁線;中風後共濟失調,取枕下旁線;中風後併發小便失禁,取頂中線。
  第三種方法:眼針療法。適宜於中風各期。一般在區域性消毒後,用一手按住眼瞼,另一手持針快速刺入眼穴1~2分,不行提插、捻轉手法,得氣後出針,壓迫止血。中風後偏癱者,取上焦區、下焦區;中風後口角歪斜者,取雙上焦區;中風後上肢不能舉者,取上焦區;中風後併發呃逆者,取中焦區;中風併發小便失禁者,取下焦區、肝區、腎區;中風合併高血壓者,取雙側肝區;中風合併冠心病者,取上焦區、心區。
  第四種方法:穴位注射療法。適宜於中風後偏癱恢復期及後遺症期。一般在區域性消毒後,用注射器刺入穴位,提插得氣後,將丹蔘注射液、香丹注射液、川芎嗪注射液、當歸注射液、麝香注射液、丁公藤注射液及維生素B1注射液、維生素B12注射液等注入穴位,每個穴位的注入藥量為0.1~1毫升。中風後偏癱,常取合谷、曲池、內關、外關、肩k、足三裡、上巨虛、太沖、解溪、崑崙、陽陵泉、三陰交等穴。

  第五種方法:艾灸療法。適宜於中風各期。一般用艾炷置於穴位上點燃,或用艾條點燃後薰灸穴位。中風發作期有陽氣虛脫者,用艾炷隔姜灸關元、氣海;缺血性中風所引起的偏癱恢復期,用艾條溫和灸百會、正營、神庭、曲鬢、承靈,或用艾炷灸關元、風、肩井、肩k、曲池、合谷、間使、地機、血海、懸鐘、足三裡;中風後語言不利者,灸天窗、通裡。

注:此資訊源于網路收集,如有健康問題請及時咨詢專業醫生。


相關問題





| 私隱政策 | 聯繫我們 |

© Copyright 2023 LOOKUP.TW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