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探討色素放大內鏡對早期胃粘膜異常的診斷價值。方法:將普通胃鏡檢查發現胃粘膜異常的38例患者,口服或者區域性噴灑粘膜清除劑,用美藍進行染色,採用放大100-400倍電子放大內鏡觀察胃小凹形態,胃小凹分型參照。
Sakaki分型標準,分為六大基本型別,於染色區取活檢做病理檢查。結果:胃粘膜異常處染為深蘭色或淺蘭色,正常粘膜不著色,普通胃鏡檢查發現胃粘膜輕度隆起、糜爛及粘膜顏色或色澤異常,放大胃鏡下大多表現出胃小凹排列紊亂,結構異常。我們觀察發現B型小凹4例,病檢提示為慢性炎症;C型12例,病理結果分別為腸化生、非典型增生和慢性炎症;D型15例,病理檢查為腸化生、非典型增生和慢性炎症及潰瘍;E型7例,為早期胃癌和腸化生。結論:色素放大內鏡可能對於胃粘膜病變活檢具有一定的指導意義,提高早期胃粘膜病變的診斷率,有助於發現早期病變,值得進一步研究。
關鍵詞:色素放大內鏡 胃小凹 病理檢查
色素放大內鏡是應用特殊染料對胃腸道粘膜進行染色,使病變部位與周圍結構對比增強,在放大內鏡觀察胃腸黏膜的腺管開口和微細血管等細微結構的變化,有助於病變辨認及目的性活檢,發現和診斷普通內鏡難以發現的一些病變,主要是早期病變。本研究利用色素放大內鏡觀察胃粘膜異常,以探討其對胃粘膜早期病變的診斷價值。
1、資料和方法
1、1 研究物件
2005年9月至2006年4月於我院接受上消化道內鏡檢查,發現胃粘膜輕度隆起、糜爛及粘膜色澤異常的患者38例,其中男21例,女16例,年齡22-77歲,平均55歲。
1、2 內鏡檢查
採用日本Fujinion EPX4400型電子放大內鏡,內鏡檢查和染色由專人執行,先行常規內鏡檢查,發現胃粘膜異常,區域性噴灑或退出胃鏡後口服黏膜清除劑(配方:鏈黴蛋白酶200mg或α-糜蛋白酶20mg碳酸氫鈉1g,10倍稀釋甲基矽油30ml),噴灑0.5%的美藍染色3min,蒸餾水沖洗並抽吸後行將胃鏡放大100至400倍觀察胃小凹形態並記錄。
1、3胃小凹形態分型
參照Sakaki分型標準[1],將胃小凹分為六大基本型別,A型:圓點狀小凹,主要分佈在正常胃體和胃底;B型:線狀小凹或短小棒狀,主要分佈在正常胃竇部;C型:稀疏而粗大的線狀小凹,小凹延長、迂曲,分支彎曲明顯增多,可相互連線呈樹枝狀,主要見於有炎症、水腫等病變黏膜;D型:斑塊狀小凹,見於黏膜炎症較重或水腫明顯的區域以及糜爛、潰瘍周邊,腸上皮化生黏膜也可呈此型;E型:絨毛狀小凹,多出現在有腸上皮化生的區域;F型:小凹結構模糊不清,排列紊亂,極度不規則或呈小的小凹。
1、4病理檢查
對著色深處多點活檢,10%的福爾馬林液固定,石蠟包埋,切片後,行HE染色和AB/PAS染色,由同一位病理醫師根據悉尼“胃炎分類標準”對染色結果進行判讀。按炎細胞在粘膜層浸潤深度,將炎症分為輕、中、重三度。根據固有腺體減少程度。
注:此資訊源于網路收集,如有健康問題請及時咨詢專業醫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