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室: 神經外科 主任醫師 王雲彥

  去年,山東大學齊魯醫院神經外科介入治療小組完成我省首例Solitaire Y形支架輔助彈簧圈栓塞治療大腦中動脈分叉部寬頸動脈瘤。
  患者,女,60歲,上午活動後突發頭痛、頭暈,伴噁心、嘔吐,右側肢體抽搐,小便失禁,急診入當地醫院行顱腦CT檢查示:蛛網膜腔出血,外院顱腦CTA及DSA示:顱內多發動脈瘤(右側頸內動脈後交通動脈瘤和右側大腦中動脈瘤)。患者入院後,科室專家共同討論制定了血管內介入栓塞“兩步走”治療方案。
  充分術前準備後,神經外科王雲彥教授首先為病人進行了右側頸內動脈後交通動脈瘤彈簧圈栓塞術。術後患者頭痛減輕,在神經外科醫務人員的精心護理下,患者一般狀況恢復好。而顱內另一大腦中動脈分叉部動脈瘤,瘤體較大,瘤頸較寬,並且累及大腦中動脈M2段雙幹,手術難度大,風險高。傳統的介入治療方法,往往不容易栓塞完全,術後動脈瘤複發率高。介入治療小組根據患者病情充分討論,制定了詳細的介入治療方法,擬施行國際上新開展的“Y形支架”輔助栓塞治療。兩週後,王雲彥副教授帶領介入治療小組為病人進行了Solitaire Y形支架輔助彈簧圈栓塞術治療大腦中動脈分叉部寬頸動脈瘤:通過右側股動脈鞘將ENVOY導引導管放入頸內動脈遠端,微導管依次置入右側大腦中動脈下干與上幹,兩枚Solitaire支架做成“Y”形(見下圖),跨過動脈瘤頸並釋放,然後向動脈瘤內送入微彈簧圈5枚。術中大腦中動脈及分支顯影良好,患者即刻得到影像學治癒。患者術後頭痛緩解,經過一週的術後康復,患者痊癒出院。

  寬頸動脈瘤的血管內治療一直是介入治療領域的一大技術難題。儘管球囊輔助彈簧圈栓塞技術、新型的三維彈簧圈、不同塗層的彈簧圈的應用使顱內動脈瘤的栓塞治療能夠獲得更好的即刻效果,但較高的複發率卻是難以克服的一個障礙。因為大多數動脈瘤為血流動力學相關性動脈瘤,所以目前國際上採用新的治療動脈瘤方法-Flow diverter,即將動脈瘤血管內治療的焦點集中到載瘤動脈,通過改變血流方式治療動脈瘤。Flow diverter技術可以通過兩種方法實現:1)使用專用的密網孔支架;2)使用其他支架組合,重疊支架,分叉部的X形或Y形支架等。密網孔支架由於國內尚未正式上市,還處於試驗論證階段。對於寬頸或大型、巨大型動脈瘤而言,“Y”支架發揮機械性阻擋,可以防止彈簧圈突入載瘤動脈內,並且可通過重塑血流導向和促進瘤頸部位的內膜化而起到降低動脈瘤復發的可能,在目前具有難以替代的巨大優勢。但“Y”支架的實施難度大,風險高,並且對手術者的技巧、手法以及經驗要求較高,目前省內尚未有人開展。而Solitaire支架為美國EV3公司今年剛上市的全新支架系統,具有可塑性強、可控性好、術中可反覆釋放及回收的優勢。王雲彥教授首次將Solitaire支架和“Y”形支架塑型技術完美結合,成功完成了巨大、複雜及寬頸大腦中動脈動脈瘤的栓塞手術,填補了省內空白。

注:此資訊源于網路收集,如有健康問題請及時咨詢專業醫生。


相關問題





| 私隱政策 | 聯繫我們 |

© Copyright 2023 LOOKUP.TW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