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室: 主任醫師 邵明

  每每在門診遇到適合手術的帕金森病患者,談手術色變,舉出身邊或聽說的手術不成功的例子,惟恐自己成為失敗的翻版。其實任何手術都有成功的機率和失敗的風險,在手術決策之前,除了考慮適應症和收益/風險最大化之外,無論是醫生還是患者還都需要考慮三個要素:人和、天時、地利。

  人和:

  看病其實是在看人,因此人的因素永遠排在第一位。家和萬事興,人和百事順。在這裡“人和”指的是對的人,包括正確的診斷、符合手術適應症、沒有手術禁忌以及合理的手術預期。
  對的診斷至關重要,除了按照診斷標準逐條稽核之外,病程的長短也常常用於參考。由於早期很多帕金森綜合徵表現與帕金森病十分類似,因此2012年中國帕金森病DBS專家共識將病程推薦為5年以上。在明確診斷的過程中,一個必要的步驟是左旋多巴衝擊試驗(不多解釋,見圖)。
  以為掌握了適應症、排除了禁忌症,就一切ok了?慢著!你跟患者溝通過他對手術的預期了嗎?好的初衷沒有帶來好的結果往往就是因為忽視了跟患者的溝通。關於這一點,下面兩張圖會幫到你。
  天時:

  人選對了,什麼時候做手術又是個問題。要知道,DBS手術從來不是急診手術,理想的狀況是個擇期手術,在最合適的時間窗內做手術收效最佳。過早手術,有可能為診斷不夠明確不能確保術後療效;過晚手術有可能會錯過了手術的最佳時間窗,意味著得不到最佳的手術效果,甚至錯過了手術機會,這往往是患者猶豫不決的結果。我常常把患者進入手術適應症稱為“一腳跨進手術適應症的門檻”,如同你走進了一個灑滿陽關的溫暖的房間。在這個階段,你有充分的時間選一個手術的“黃道吉日”。但是這個決定權並不永遠掌握在你的手裡,疾病在悄悄地向前發展,終有一日你會穿過這個房間。這一天到來的標誌也許是頻繁地摔跤,也許是不經意間慢慢出現的智慧衰退,又或許是被疾病折磨得脆弱到抑鬱的神經。。。因此,對於已經“一腳邁進門檻”的患者來說,密切隨診和定期評估對於不錯過手術適應症是非常必要的。當然,在這個過程中,醫生會努力地調整藥物以期做到“最佳藥物治療”,其實也就是專科醫生儘可能按照現有的治療指南、能夠獲取的藥物進行服藥劑量和次數方面的調整。至於如何調整,既是一門技術,也是一項藝術,見仁見智,待今後有空專門討論吧。

  地利:

  具備了人和、天時兩個要素,最後還不要忽略了地利。一方面是家庭的支援(經濟和情感),另一方面是手術地點的選擇——手術醫院和醫生的經驗、術後程控的可能性。術後的1-2年中,患者經常需要由醫生進行DBS引數的調整,術語叫做程控。通常這個步驟需要在醫院完成,現在有的品牌也具備遠端程控的能力,這些也都是患者在術前需要考慮的。

注:此資訊源于網路收集,如有健康問題請及時咨詢專業醫生。


相關問題





| 私隱政策 | 聯繫我們 |

© Copyright 2023 LOOKUP.TW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