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室: 康復治療師 蔣益

  一、偏癱軟癱期的臨床特點:
  1、腱反射減弱或消失
  2、肌張力降低
  3、隨意運動喪失
  二、偏癱軟癱期的康復治療方法
  1、良肢位:即正確的床上體位擺放。
  2、體位轉換:
  (1)由仰臥位向偏癱側翻身:
  病人雙手十指交叉互握,偏癱手拇指放在健手拇指的上方,在健手帶動下伸直雙上肢,同時將健腿插入患膝下方,使雙腿屈膝,將雙上肢用力擺動,先擺向健側,再用力擺向患側,同時,藉助慣性將身體翻向偏癱側。
  (2)由仰臥位向健側翻身:
  用健手將偏癱上肢屈曲置於胸前,並將健腿插入偏癱側小腿下方,使偏癱側腿放在健側小腿上,在身體向健側轉動的同時,健腿搬動偏癱側腿,翻向健側。
  3、關節活動度維持訓練:
  全身所有關節、各種運動模式均應訓練不得遺漏,每種運動模式5-8次,每日2次。除肩關節和髖關節外,均應完成全關節活動範圍的運動。速度要緩慢,上肢以默數3-5秒、下肢以默數8-10秒為宜,因快速運動易誘發痙攣。禁止粗暴手法,絕對不能出現疼痛。
  4、體位適應性訓練:
  逐漸抬高床頭,增長角度,不增加時間;增加時間,不增長角度,以15分鐘和10度為單元。如:床頭呈30度角開始,維持15分鐘,直到在此角度能維持30分鐘後,再抬高床頭15度即45度,維持15分鐘、30分鐘,直到床頭抬高90度,維持30分鐘,即可訓練床上坐位和雙腿下垂床邊坐位。

  5、偏癱初期醫療體操:
  可選擇2-3節,如環繞洗衣臉、組指上舉、蹺腿擺動、搭橋運動等。
  6、功能性電刺激:
  常誘發聳肩、腕背伸和踝背伸。
  聳肩:一個電極片置於岡上肌、另一個置於上臂三角肌外側緣(三角肌肌腱)。
  腕背伸:一個電極片置於肘橫紋外下方兩橫指,另一個置於腕橫紋上方兩橫指(腕伸肌肌腱)。
  踝背伸:一具電極片置於膝關節下方、脛骨粗隆和腓骨小頭之間,另一個置於腳腕橫紋外上方兩橫指(脛骨前肌肌腱)。開始時電流不應過大,以免病人不適應而產生意外。注意房顫的病人、有癲癇病史的病人禁止用電刺激。
  對於臥床時間較長,肌張力特別低下的病人,最快、最有效的治療方法為Brunnstrom方法。即利用健側抗阻所產生的聯合反應來提高患側肌張力。但是,此法不宜用太長時間,肌張力提高、能隨意發起聯帶運動模式即應停用,以免加重痙攣。

注:此資訊源于網路收集,如有健康問題請及時咨詢專業醫生。


相關問題





| 私隱政策 | 聯繫我們 |

© Copyright 2023 LOOKUP.TW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