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室: 康復科 住院醫師 王東

  骨折術後康復是通過有針對性的訓練,促進骨折後機體功能的恢復,預防併發症、繼發症的發生。對於失去功能者,通過對其已有功能的訓練能夠對已經失去功能的部分進行代償,提高生活質量。使患者能夠儘可能健全地重新回到社會。骨折術後康復的開始時間儘可能要早,一般在骨折得到復位固定後即可開始。骨折得到復位固定後指的是石膏固定已經幹了或牽引已經安裝好或已施行了內固定術後,病情穩定即可開始。
  康復訓練:骨折術後的康復訓練:一般可分為三期進行:
  康復訓練的早期:
  此期即傷後l~2周,此時傷肢腫脹、疼痛、骨折斷端不穩定,容易再移位。因比,此期功能鍛鍊的主要目的是促進患肢的血液迴圈,以利消腫和穩定骨折。康復訓練的主要形式是傷肢肌肉的等長收縮,即在關節不動的前提下,肌肉做有節奏的靜力收縮和放鬆,即我們平時所說的繃勁和鬆勁,通過肌肉的等長收縮可以預防肌肉萎縮或粘連。
  康復訓練的中期:
  即傷後2周至骨折的臨床癒合,此期傷肢腫脹逐漸消退,疼痛減輕,骨折斷端有纖維連線,並逐漸形成骨痂,骨折處日趨穩定。此期除繼續做傷肢的肌肉收縮訓練外,可在康復治療師的幫助下,逐漸恢復骨折近端、遠端未固定的關節的活動和骨折處上下關節的活動,並逐漸由被動活動轉為主動活動,以防鄰近關節的關節活動度下降。此外,可配合理療以達到消腫、化瘀並促進骨痂形成的目的。

  傷後5~6周,骨折有足夠的骨痂形成,可進一步擴大活動的範圍和力量,由一個關節到多個關節逐漸增加主動的關節屈伸活動,防止肌肉萎縮,避免關節僵硬。累及關節面的骨折,常遺留較顯著的關節功能障礙,因此,最好於固定2周左右就開始關節面不負重的主動運動,運動後再予以固定。這樣,通過關節軟骨面間的互相擠壓和磨擦,可促進關節軟骨的修復,並使其有較好的塑形,同時,可以防止關節內粘連形成。
  康復訓練的後期:
  已達到臨床癒合或已經去除外固定,此時骨性骨痂已形成,X線檢查已顯影,骨骼有了一定的支撐力,但大多存在鄰近關節的關節活動度下降、肌肉萎縮等功能障礙。此期康復的目的是恢復受累關節的關節活動度、增強肌肉的力量,使肢體功能恢復。康復訓練主要形式是傷肢關節的主動活動和負重練習,使各關節迅速恢復到正常活動範圍和肢體的正常力量。恢復期進行康復的同時可配合理療及步態訓練等
  家庭護理:
  骨折的病人常需要臥床,活動少,消化功能不好,會引起身體代謝的異常,最明顯的是蛋白質的負平衡(即蛋白質的消耗大於飲食中蛋白質的攝入);外傷所致的失血也會導致體內營養的損失。而骨折的癒合、軟組織的修復,都需要充足的營養物質供應。因此,對骨折術後病人進行飲食調養非常重要。病人需要吃些易消化、富有營養、清淡的食物,宜採用高熱量、高蛋白、高維生素飲食,可多食用些動物的肝、肚,以及排骨湯、雞肉、蛋、魚、豆製品、牛奶等,並且多吃些蔬菜、水果等。

  石膏固定的病人,應保持面板清潔、乾燥,床單需要平整無皺摺。截癱的病人應每2小時翻身一次,並用50%的酒精或滑石粉按摩受壓部位,以預防褥瘡的發生。
  需要特別注意的是,術後病人病情平穩後,有的出現抑鬱反應,主要表現是不願活動、食慾不振及睡眠不佳等,病人的這種心理狀態如不及時地排解,必將影響其及時下床活動,而不盡早下床活動會影響病人心、肺及消化等功能,甚至產生靜脈血栓或繼發感染等,所以要努力幫助病人解決抑鬱情緒,注意他們不多的言語涵義,主動關心和體貼他們。

注:此資訊源于網路收集,如有健康問題請及時咨詢專業醫生。


相關問題





| 私隱政策 | 聯繫我們 |

© Copyright 2023 LOOKUP.TW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