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室: 面板科 副主任醫師 付萌

  真菌感染可以為淺部感染,也可以為皮下或系統性感染,其發生感染的部位取決於真菌的特性及宿主的狀態。淺部真菌感染一般發生於角質層,毛髮和指(趾)甲。按照其是否引起炎症反應,淺部真菌感染可以分為引起炎症反應的淺部真菌感染 (如常見的體癬、股癬、足癬、手癬等) 或不引起或引起較少炎症反應的淺部真菌感染(如毛孢子菌引起的腋毛感染)。
  1、面板癬菌病的病因和傳播方式
  面板癬菌病是由三大類可侵犯角化組織(毛髮、面板、和甲)並在其中繁殖的真菌所致的淺部真菌感染。這些真菌統稱為面板癬菌,其生理學、形態學和致病性均十分相似,包括表面癬菌屬、小孢子菌屬、毛癬菌屬。這三類真菌中不侵犯人和動物角化組織的種屬不包括在內。
  常見的面板癬菌包括10種,還有20種真菌偶爾可以通過培養得到。常見的10種皮膚癬菌為:
  毛癬菌屬:須癬毛癬菌原變種
  親動物性:須癬毛癬菌趾間變種
  親人性:紅色毛癬菌
  親人性:斷髮毛癬菌
  親人性:疣狀毛癬菌
  親動物性:紫色毛癬菌
  親人性:小孢子菌屬、犬小孢子菌
  親動物性:鐵鏽色小孢子菌
  親人性:石膏樣小孢子菌
  親土性:表皮癬菌屬、絮狀麥皮癬菌
  親人性:體癬與股癬可以在人與人、動物與人以及土壤與人之間傳播,每種具有典型的特點。

  親土性真菌存在於土壤中,僅散發性地感染人,常由於直接接觸土壤所致。石膏樣小孢子菌是從體癬與股癬患者中培養出的最常見親土性真菌,其較其他親土性真菌毒力更強。親土性面板癬菌病常引起中度的炎症反應。
  部分引起面板癬菌病的真菌為親動物性真菌。城市中一些寵物(貓狗等)是面板癬菌並的常見來源。直接接觸動物可引起直接感染,動物的皮毛攜帶於衣物上、存在於室內或食物中可引起間接感染。暴露部位如頭皮、鬍鬚、面部、上肢是易於感染的部位。親動物性面板癬菌病常引起強炎症反應(可有膿皰及水皰)。
  親人性真菌通過人與人之間的直接接觸或通過接觸汙染物傳播。親人性面板癬菌病可引起一般引起輕度或無炎症反應,也可引起強炎症反應,發生炎症反應時可導致膿癬或其他炎症性表現。無炎症性的親人性真菌感染可使感染個體處於靜息的“攜帶者”狀態,使臨床診斷延遲,但可導致真菌感染的播散。
  面板癬菌病的發生及嚴重程度與如下多種因素有關:
  機體的免疫狀態:免疫受損的患者易於發生嚴重或難治性的真菌感染。隨著化療和移植醫學的進展,某些非致病性真菌可成為致病真菌、造成機會性真菌感染機率增加。HIV患者僅引起面板癬菌病嚴重程度的增加,不會增加面板癬菌的發病概率。目前沒有證據顯示糖尿病患者易於發生面板癬菌感染,然而,糖尿病可影響面板癬菌感染的病程(病程更長)。

  年齡:面板癬菌病常發生於青春期後(頭癬除外)。青春期前面板癬菌感染的危險因素包括頭癬及足癬的家庭暴露,一些環境因素包括帽子、刷子和理髮裝置的汙染。
  性別:面板癬菌感染男性約是女性的5倍。男性較女性更常患足癬和股癬。青春期後,男性患甲癬的概率也要高於女性。但斷髮毛癬菌引起的頭癬在女性成年患者較男性成年患者更常見。
  部位:皮脂對面板癬菌有抑制作用,疾病的活動度可能與某一部位皮脂腺的數量和活動性有關。在足癬發病中,缺乏皮脂腺是重要的發病因素。
  生活習慣:穿著封閉性的鞋子使足癬和甲癬的發病概率顯著增加。
  面板屏障:面板屏障被破壞或面板浸漬更有利於面板癬菌入侵。
  2、常見面板癬菌病的病因:
  (1)體癬:體癬指發生於除頭皮、毛髮、掌跖和甲以外其他部位的面板癬菌感染。主要由紅色毛癬菌、須癬毛癬菌、犬小孢子菌、斷髮毛癬菌等感染引起。可由接觸受感染的患者或動物直接傳染;由接觸汙染物傳染;由於足部面板癬菌的定植自身接種所致。兒童患者更可能由於接觸親動物性真菌的動物所致,如從貓或狗感染犬小孢子菌。緊身衣服、溼熱氣候常與體癬發生相關。職業或娛樂暴露(例如宿舍、健身房、更衣室、戶外工作、格鬥)是重要的易感因素。
  (2)股癬:股癬指腹股溝、會陰、肛周和臀部的面板癬菌感染,屬於發生在特殊部位的體癬,佔面板癬菌病的第二位。主要由紅色毛癬菌、絮狀表皮癬菌所致,須癬毛癬菌、疣狀毛癬菌也可導致。由接觸受感染的患者直接傳染或通過接觸汙染物感染所致,或由於足部真菌定植自身接種所致。
  (3)手足癬:手足癬最常見的面板癬菌病。手癬指面板癬菌侵犯指間,手掌、掌側平滑面板引起的感染,足癬是足趾間、足跖、足跟、足側緣的面板癬菌感染。主要由紅色毛癬菌、須癬毛癬菌、絮狀表皮癬菌所致。封閉式的鞋子會增加感染機率,公共浴池、游泳池等會增加感染機率。
  3、夏季特點
  真菌喜溫暖潮溼,最適生長溫度22℃~36℃,相對溼度95%~100%。夏季真菌繁殖常較快,夏季手足及身體皺褶處常多汗、潮溼,如不及時擦淨和保持乾燥,容易感染真菌而發生面板癬菌病。
  4、治療
  (1)體癬與股癬:
  區域性治療為首選,常用咪唑類藥物有1%聯苯苄唑、2%咪康唑、1~3%克黴唑、2%酮康唑、1%益康唑、2%舍他康唑等;丙烯胺類藥物有1%萘替芬、1%特比萘芬或1%布替萘芬製劑;其他有2.5%阿莫羅芬、1%環吡酮胺、2%利拉萘酯等。根據不用臨床型別選用不同劑型,每日外用2次,療程為2~4周。
  口服抗真菌藥物治療適合於廣泛或炎症性強的皮損。常用藥物為氟康唑 150mg, 1次/周,共4~6周;伊曲康唑,100mg,每日1次,共15天;特比奈芬,250mg,每日1次,共2周。
  (2)手癬與足癬:
  輕度的趾間型足癬可予烯丙胺(allyamine)、唑類(azole)、環吡酮(ciclopirox)、苄胺類(benzylamine)、託萘酯(Tolnaftate)、十一烯酸(Undecenoic Acid)等外用藥治療。角化型手足癬可加用角質剝脫劑,如尿素、水楊酸或乳酸製劑。
  嚴重性或難治性足癬可以予口服抗真菌藥物治療。常用的藥物為特比奈芬,250mg,每日1次,共2周; 伊曲康唑,200mg,每日2次,共2周; 或200mg,每日1次,共3周;或100mg,每日1次,共4周。氟康唑 150mg,1次/周,共3~4周; 或氟康唑 50mg, 1次/日,共30天。如果合併甲真菌病,應治療甲真菌病,以防止足癬復發。
  足癬發生浸漬、剝脫、惡臭時應通過革蘭氏染色或細菌培養尋找是否存在細菌共感染。細菌感染確認後,應採用抗生素治療。
  水皰-大皰型足癬為T細胞介導的免疫反應所致,應在啟動抗真菌藥治療同時,採取外用糖皮質激素進行對症治療。
  5、預防及防止復發措施:
  (1)體癬與股癬:
  儘量避免與其他患者、有真菌感染的動物密切接觸;
  避免間接接觸患者用過的毛巾、浴盆等;
  穿寬鬆衣物;
  洗澡後充分擦乾;
  減肥(如有肥胖);
  洗燙被汙染的衣物和床單;
  區域性使用散劑;
  對患者患有的手足癬、甲癬和頭癬等應積極治療。
  (2)手足癬:
  注意個人衛生,經常保持足部乾燥;
  不共用毛巾、浴巾、拖鞋等,洗腳盆、浴缸要經常消毒;
  襪子要勤更換,不與其他人的一起洗滌以免交叉感染;
  家庭中其他成員的足癬要同時治療。

注:此資訊源于網路收集,如有健康問題請及時咨詢專業醫生。


相關問題





| 私隱政策 | 聯繫我們 |

© Copyright 2023 LOOKUP.TW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