鼻腔疾病的患者大部分就診的原因都是因為鼻阻塞,希望通過各種治療手段恢復通暢的呼吸,那麼鼻阻塞到底是不是病呢?為什麼有的患者治療很不滿意呢。這首先從什麼是鼻阻塞說起。
我們的鼻腔就是我們人體的加溼器、空調和空氣淨化器,起到了對呼吸空氣加溼、加溫和除塵淨化的作用。首先要糾正的是我們仔細觀察一下我們的鼻腔,或者在網上搜索一下鼻腔結構示意圖,可以發現我們鼻腔並不是一個想象中的空腔,而是有很多的突起,稱為上中下三個鼻甲。為什麼要在小小的鼻腔有這麼複雜的解剖結構呢?目前認為,可以大面積增加鼻腔粘膜的表面積,擴大我們的加溼器、空調和空氣淨化器。此外為了增強這樣的效果需要空氣盡量在鼻腔迴圈,這就引出了鼻阻力的概念,鼻阻力有利於氣流與血供豐富的鼻黏膜表面的緊密接觸。位於鼻瓣後方的鼻腔主體部分管徑主要由毛細血管網的充盈程度和鼻黏膜中的容量血管控制。控制鼻黏膜腫脹程度的血管反應由交感神經系統調節,雙側鼻腔的交感神經刺激表現為不對稱的週期性活動,由此產生鼻阻力的週期性變化,即鼻週期。所以大部分人都有這樣的感覺,鼻腔的通暢程度交替進行。鼻週期的持續時間為 2~7 h,是交感神經調控下,鼻黏膜交替性出現充血和減充血過程而導致的,在青春期更為明顯,其幅度在平躺後最顯著,而直立後減弱。這也是很多患者會有體會,躺下鼻子就不通氣了。運動可增加交感神經興奮程度,導致鼻阻力下降 ,其作用可一直延續至運動停止後 15~30 min。體位的變化可導致靜脈壓力和交感神經狀態的改變 ,從而影響鼻黏膜的厚度。當人體處於側臥位時 ,下側鼻腔的阻力上升 ,這是由於位於體側和腋窩面板的壓力感受器受壓引起相應的神經反射。情緒因素也可通過交感神經系統調節鼻阻力
,情緒不穩定可導致鼻分泌物增加和黏膜充血。遇到冷空氣刺激也是同樣的變化。
鼻阻力的另外的生理意義:呼吸道對氣流的阻力有助於肺部處於最佳擴張狀態 ,從而完成氣體交換。鼻阻力約為呼吸道總阻力的 40%。儘管鼻腔氣流阻力約高於口腔氣流阻力 ,多數成人 (85% )還是習慣於經鼻呼吸。
好明白了上述生理功能,大家首先就能對鼻阻塞有一個正確的認識,鼻阻力是我們人的正常的生理現象。那麼鼻阻塞什麼程度該去治療呢,我建議,比較固定的一側通氣不佳,往往提示有鼻中隔偏曲或鼻腔新生物的可能,合併有膿性分泌物,鼻腔有異味。
1.引起鼻阻的原因非常多,首先要談心理因素,這是選擇手術必須要排除的,鼻阻塞本身是一種感覺,因此大家都有體會在我們緊張壓抑的時候,會覺得呼吸不暢,而即便是感冒鼻音很重,在我們興奮的時候也不覺得有什麼。我曾經見過很多的年輕男性患者多次鼻腔手術,下甲都切沒了,呼吸時對面的人明顯都能感覺到鼻腔的氣流,但還覺得呼吸不暢,為此有很多的醫患糾紛。所以就診前應該先問問自己,1.我的鼻腔是否經常不通氣,我感覺不通氣的時候鼻腔有無氣流(可用棉線在鼻孔測試);2、鼻腔不通氣對我的生活影響有多大;3.我有沒有頻繁的張口呼吸;4.我能理解鼻阻力是正常的生理功能嗎?
2.最常見的有鼻中隔偏曲,慢性鼻炎,過敏性鼻炎,也是治療爭議最多的地方,經常談到下甲肥大,中隔偏曲,那麼多偏的中隔,多大的下甲該治療呢。很多錯誤誘導的廣告用盡了各種高科技之名詞,致使很多患者接受了不恰當不正確的治療,花點錢倒是小事,嚴重的是把不該切的下甲切了,是通氣了,但是帶來的鼻幹,鼻腔粘膜萎縮,大量分泌物瀦留,更加痛苦,嚴重的成為萎縮性鼻炎。我的建議:1.鼻中隔偏曲:偏曲的中隔明顯導致一側鼻腔狹窄,且有該側較頻繁的通氣不暢,檢查診斷符合可以手術;2、下甲肥大:內鏡見有明顯的息肉樣變;使用鼻腔收縮劑無效;正規藥物治療無效;可適當手術切除。3、過敏性鼻炎:手術能改善通氣,短期內減輕過敏症狀,但不能取代藥物治療,不能根治,如果不配合藥物治療,會復發。
3、鼻竇炎:膿性分泌物,肥大的鼻粘膜都是造成鼻阻塞的原因。治療藥物、手術、藥物
鼻腔、鼻竇腫物:確診、手術
鼻咽部疾病:腺樣體肥大,鼻咽新生物
外傷後前鼻孔狹窄、閉鎖
先天性後鼻孔閉鎖
4、手術後鼻阻塞
很多患者手術後反而覺得鼻通氣不如從前,這裡的原因就更復雜,需要具體分析,常見的就是術後藥物治療差,鼻竇炎鼻息肉復發,或手術切除或中隔矯正不足(需謹慎判斷),導致分泌物瀦留,粘膜炎症沒有解除;其次鼻腔粘連;還有切除或破壞過多鼻腔粘膜,感覺遲鈍,導致雖有空氣流通,但沒有感覺;最後就是我強調的心理因素。
鼻阻是一個常見的鼻部症狀,也是人體鼻腔正常生理功能之一,引起的原因除了各種客觀疾病因素,也有主觀心理作用參與。應該明確病因,對因治療,而不是一“切”了之。建議處理下鼻甲要慎之又慎。
注:此資訊源于網路收集,如有健康問題請及時咨詢專業醫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