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室: 神經外科 主治醫師 孟強

  癲癇是一種常見的神經系統慢性腦病,長期以來主要依賴抗癲癇藥物治療。隨著現代醫學模式的轉變,社會心理因素在癲癇發生、發展中的作用日益受到重視。據估計約 1/3的癲癇患者出現精神障礙,3/4的人同時存在精神病學和心理學的問題,社會心理因素與癲癇心理因素在癲癇發病中的作用已日益受到人們重視。因此,瞭解癲癇患者的心理行為特點,在藥物治療和外科治療的同時,配合心理治療,對有效地控制癲癇發作,提高患者生活質量具有重要意義。
  癲癇患者可表現為週期性的情緒改變,如焦慮、苦悶、緊張不安、敵意、自卑、易激惹等。Baker等調查了5000餘例癲癇患者,其中48%有焦慮情緒,51%的人感到難堪和恥辱。癲癇患者伴抑鬱常見,抑鬱的嚴重程度與癲癇病程有關。
  國外文獻報道癲癇患者自殺率比普通人群高5倍,其中以顳葉癲癇居多。國內專家對兩個癲癇高發區的80名癲癇患者的研究表明,幾乎所有患者都有情感適應性失調,85%的患者覺得自尊心受到傷害,98%的患者感到精神上有一種壓力。情感障礙是癲癇患者常見的心理障礙,主要由患者對發作和AEDs副作用的恐懼以及社會上對癲癇的偏見造成。
  適當的體育鍛煉能抑制大腦皮質,改善癲癇患者的心理障礙,提高患者的生活質量。運動的強度和方式應根據發作的誘因及控制程度而個體化。發作頻繁者及曾在運動中或運動後發作的患者應慎重對待。對有運動功能損害的患者應提供康復運動。

  運動減少發作的機制可能與中樞神經系統中單胺類代謝及β-內啡肽釋放增多有關,後者可能有抗驚厥作用。少數人在運動中發作可能與低血糖、發熱、某種程度的過度通氣或緊張導致兒茶酚胺釋放有關。

注:此資訊源于網路收集,如有健康問題請及時咨詢專業醫生。


相關問題





| 私隱政策 | 聯繫我們 |

© Copyright 2023 LOOKUP.TW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