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室: 神經外科 副主任醫師 姜海濤

  多發性硬化

  多發性硬化的患者常有典型三叉神經痛或類似的非典型面部疼痛。在已報道的一系列三叉神經痛患者中患多發性硬化者的數目易受選擇偏差的影響。文獻表明少於0.5%的三叉神經痛患者合併多發性硬化。小於45歲的女性最易患多發性硬化引起的面部抽痛。診斷需要有明確的時間、空間上多發性神經系統損害。若患者僅有三叉神經痛的症狀,無論年齡如何,都不建議診斷多發性硬化。

  腫瘤

  腫瘤引起的三叉神經痛並不多見,而合併感覺缺失診斷為非典型性面部疼痛的固定痛卻很常見。僅少部分三叉神經痛的患者系小體積良性腫瘤。常見的腫瘤有腦膜瘤、神經鞘瘤或脂肪瘤。

三叉神經原發性腫瘤或Meckel,s孔區及其附近的腫瘤壓迫罕見典型三叉神經痛。它們常導致持續性痠痛,合併感覺缺失和其他顱神經受累。

該病例開始延誤診斷的原因有:

⑴疼痛涉及多個學科,醫生相關學科的知識缺乏,故對患者常有少量鼻出血未加重視;

⑵在未明確診斷的情況下,行三叉神經阻滯治療後影響了臨床判斷,因為三叉神經阻滯後相應分佈區的痛覺會減退,掩蓋了鼻咽癌損害三叉神經造成的痛覺減退。

  帶狀皰疹和皰疹感染後神經痛

  帶狀皰疹可累及三叉神經並導致疼性神經病變。面部或耳內疼痛常早於出水泡,故發病1天左右診斷困難。若出疹後疼痛仍持續發作,則可以診斷皰疹感染後神經痛。這種疼痛頗難治癒。Ramsay-Hunt綜合徵繼發於膝狀種經節皰疹病毒感染,表現為耳部出皰,同時有耳內及咽後壁疼痛。

  中間神經(膝狀神經)痛

  中間神經痛是一種少見的疼痛綜合徵,Clark和Taylor於1909發現該症,後鮮有報道。該症與三叉神經痛在各方面都很相似,僅發作部位有所區別,特在此予以介紹。患者常訴有中間神經的軀體感覺支分佈區放電樣疼痛。

  病因學

  推測中間神經痛發病機理與三叉神經痛類似,在距橋腦側面幾毫米處,中間神經的中樞-外周髓鞘交界處被血管橫壓可引起該症。

  症狀和體徵

  患者主訴耳深部陣發性刺痛或放電樣疼痛,疼痛可被耳道內非毒性刺激、吞嚥或言語誘發。發作間期無疼痛,神經缺陷少見,常為單側發作。部分患者在發作期間伴有流涎、口苦、耳鳴和眩暈,這也許提示中間神經和其他神經中樞存在聯絡,或Ⅶ、Ⅷ顱神經成分受累。在三叉神經分佈區疼痛的患者極少合併中間神經痛。

  治療

  中間神經痛與三叉神經痛的內科治療方法一致。當藥物不能控制疼痛,可以考慮外科手段。區域性麻醉阻斷中間神經痛是不可能的,但可以通過麻醉舌咽、三叉神經的方法,來減小中間神經對它們的影響。內科治療失敗後,可考慮行枕骨下顱骨切除中間神經探查術。若發現有血管侵犯,可將其移開;若未發現則可將中間神經部分切斷。此方法極有可能永續性解除疼痛,如此法失敗,只有將三叉神經束降支的中間部分切斷。

注:此資訊源于網路收集,如有健康問題請及時咨詢專業醫生。


相關問題





| 私隱政策 | 聯繫我們 |

© Copyright 2023 LOOKUP.TW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