腦出血,俗稱腦溢血,屬於“腦中風”的一種,是中老年高血壓患者一種常見的嚴重腦部併發症。腦出血是指非外傷性腦實質內血管破裂引起的出血,最常見的病因是高血壓、腦動脈硬化、顱內血管畸形等,常因用力、情緒激動等因素誘發,故大多在活動中突然發病,臨床上腦出血發病十分迅速,主要表現為意識障礙、肢體偏癱、失語等神經系統的損害。它起病急驟、病情凶險、死亡率非常高,是目前中老年人致死性疾病之一。
發病原因
顧名思義,腦出血的最常見的病因是高血壓病,此類腦出血屬於高血壓病的一種最嚴重也是最高級別的併發症之一,可在短時間內出現極為嚴重的症狀,甚至短時間內影響患者呼吸、心跳等基本生理活動,造成患者的死亡。在顧及其他所有誘因的基礎之上,必須要強調一點的就是高血壓必須得到有效的控制,才能有效的避免高血壓腦出血的發生。在高血壓病長期作用的基礎上,任何可以誘發血壓短期增高的因素都可以導致高血壓腦出血的發生。日常生活中可以誘發血壓突然增高的因素很多,在此簡單舉例說明:
(1)外界因素:
氣候變化,臨床上發現,腦血管病的發生在季節變化時尤為多見,如春夏、秋冬交界的季節,現代醫學認為,季節的變化以及外界溫度的變化可以影響人體神經內分泌的正常代謝,改變血液粘稠度,血漿纖維蛋白質、腎上腺素均升高,毛細血管痙攣性收縮和脆性增加。短時間內顱內血管不能適應如此較為明顯的變化,即出現血壓的波動,最終導致腦出血的發生。
(2)情緒改變:
情緒改變是腦出血的又一重要誘因,包括極度的悲傷、興奮、恐懼等,臨床工作總我們發現,多數腦出血患者發病之前都有情緒激動病史,甚至曾有人做過研究,證實臨床上近30%的病人是因生氣、情緒激動導致腦出血。究其原因主要是由於短時間情緒變化時出現交感神經興奮,心跳加快、血壓突然升高,原本脆弱的血管破裂所致。
(3)不良生活習慣:
吸菸對人體有較為嚴重的健康影響是得到世界衛生組織公認的,長期吸菸可以使得體內血管脆性增加,對血壓波動的承受能力下降容易發生腦血管破裂。而長期飲酒可引起血管收縮舒張調節障礙,並出現血管內皮的損傷,血管內脂質的沉積,使得血管條件變差,易發生腦出血。此外,經常過度勞累,缺少體育鍛煉,也會使血粘度增加,破壞血管條件,導致腦出血的發生。
以上僅僅是列舉我們臨床上較為常見的誘發因素,並非所有患者都一定有這些誘因,部分患者由於長期各種基礎疾病的作用,也可在安靜狀態下發生腦出血,腦出血的發生病理機制較為複雜,尤其經常有以上誘因的患者需要謹慎,嚴防嚴重併發症的發生。
疾病分類
腦出血的分類決定了患者所表現的臨床症狀,也預示著疾病的預後,對患者的治療、康復有著較為重要的意義。臨床上分類方法較多,診斷疾病的時候需要考慮各種分類方法,明確疾病的性質。腦出血根據發病時間分為:超急性、急性和亞急性,按病情輕重分為輕、中、重型。臨床上多根據出血部位分類,介紹如下:
(1)基底節區出血:
基底節區是最常見的腦出血部位,豆紋動脈的破裂出血血腫即位於基底節。基底節出血又可以細分為:殼核出血,丘腦出血,尾狀核頭出血等。
①殼核出血:基底節區的殼核是較為常見的出血部位,約佔50%~60%,主要有豆紋動脈外側在破裂引起,出血後可突破至內囊,臨床表現與血腫的部位和血腫量有關,中大量出血時常見的症狀主要表現為內囊受損的引起的對側偏癱,還可有雙眼向病灶一側凝視,偏身感覺障礙等。出血量大時影響腦脊液的迴圈,壓迫腦組織產生短時間內昏迷、呼吸心跳受影響,甚至出現短時間內死亡,出血量小時僅表現為肢體症狀,臨床上較為多見。
②丘腦出血:相對殼核出血發生率較低,主要由於丘腦穿支動脈或者丘腦膝狀體動脈破裂導致,丘腦出血的特點除與殼核出血類似的症狀如偏身運動障礙、感覺障礙等,可出現精神障礙,臨床上常見的有情緒低落、淡漠等,還可出現痴呆、記憶力下降等症狀,出血量較大亦可短時間內危急生命。由於位置靠近第三腦室,丘腦出血症狀容易反覆,還易出現持續性頑固高熱等症狀。
③尾狀核頭出血:較為少見,出血量常不大,多破入腦室,出現急性腦積水症狀如噁心、嘔吐、頭痛等,一般不出現典型的肢體偏癱症狀,臨床表現可與蛛網膜下腔出血類似。
(2)腦葉出血:
發生率較少,約佔腦出血的5%~10%,一般合併有顱內血管畸形、血液病、煙霧病等患者常見,血腫常見於一個腦葉內,有時也會累計兩個鬧葉,臨床上以頂葉最為常見,因為出血位置較為表淺,血腫一般較大,根據不同的部位以及出血量,臨床表現較為多見覆雜,可有肢體偏袒、癲癇發作、失語、頭痛、尿失禁、視野缺損等等。
(3)腦橋出血:
腦橋出血約佔腦出血的10%,腦橋是較為重要的生命中樞,這種型別的出血病情相當危重,大於5ml的出血即可出現昏迷、四肢癱瘓、呼吸困難等症狀,還可出現急性應激性潰瘍,出現中樞性頑固高熱等,多數病人在發病後不久就出現多器官功能衰竭,常在發病後48小時內死亡,腦橋出血因極為凶險,治療率及治癒率均較低,是屬於一種危重的腦出血。
(4)小腦出血:
小腦位於後顱窩,出血大於10ml即有手術指標。小腦出血約佔腦出血的10%左右,發病後可出現小腦功能受損表現:眩暈、共濟失調,患者可出現頻繁嘔吐、後枕部劇烈疼痛,一般不會出現肢體偏癱症狀,小腦出血量較大時刻出現腦橋受壓影響呼吸功能。小腦蚓部(雙側小腦半球中央部位)出血後血腫可壓迫四腦室影響腦脊液迴圈,短時間內出現急性腦積水,必要時需要手術治療。
(5)腦室出血:
原發性腦室出血較為少見,多見周圍部位出血破入腦室。原發性腦室出血症狀較為明顯,如突發頭痛、嘔吐、頸強直等,大量出血可很快進入昏迷症狀。
根據出血後的臨床表現,神經外科臨床上將腦出血分為五級,作為手術指徵參考:
I級:清醒或者嗜睡,伴有不同程度的偏癱或者失語;
II級:嗜睡或朦朧,伴有不同程度的偏癱或失語;
III級:淺昏迷,伴偏癱,瞳孔等大;
IV級:昏迷,伴偏癱,等大或不等大;
V級:深昏迷,去腦強直或者四肢軟癱,瞳孔單側或雙側散大。
鑑別診斷
腦出血的發病較為危急,部分症狀與腦梗死極為相似,在CT普及之前,腦梗死與腦出血的誤診率較高,隨著目前診療水平的提高,CT檢查後基本能明確診斷,但仍需要進行仔細慎重的鑑別診斷。
(1)與其他腦血管病鑑別如腦梗塞、蛛網膜下腔出血,根據發病過程、症狀、體徵及影像學檢查確診。腦梗塞的原因是由於腦組織缺血造成,常見病因是腦動脈粥樣硬化,起病一般較緩,出現輕度的意識障礙,血壓稍有升高,可見CT出現腦內低密度病灶。
(2)顱內佔位病變,顱腦外傷、腦膜炎等疾病:根據發病急緩程度,外傷史、發燒等其他臨床表現以及CT、MRI,腦脊液等檢查做出診斷。腦內原發性腫瘤可出現腦出血相類似的症狀,如頭痛、嘔吐及肢體症狀等,增強的影像學檢查可有助於診斷。
(3)其他原因:昏迷病人應與一氧化碳中毒、肝昏迷,尿毒症、低血糖等引起的意識障礙相鑑別。主要詳細詢問病史,體徵以及CT、腦脊液等檢查。血液系統疾病如白血病、血小板減少性紫癜、再生障礙性貧血等,可以出現顱內出血,當懷疑有這些原因的時候需要仔細檢查,排除其他原因引起的類似症狀。
疾病治療
高血壓腦出血的治療可分為內科保守治療和外科手術治療。近年來的調查表明,早期手術清除血腫可以使病死顯著降低。
內科治療
患者出血量不多,神經功能損害較輕,或者患者一般情況較差不能奶手術治療的患者可選擇內科保守治療。內科治療的原則在於:脫水降顱壓、減輕腦水腫,調整血壓;防止再出血;減輕血腫造成的繼發性損害,促進神經功能恢復;防止併發症。
1、一般治療:
安靜休息,一般臥床休息2~4周。保持呼吸道通暢,防止舌根後墜,必要時行氣管切開,有意識障礙、血氧飽和度下降的患者應予以吸氧。危重患者應予以心電監測,進行體溫、血壓、呼吸等生命體徵的監測。
2、控制血壓:
腦出血患者血壓會反射性升高,而過高的血壓則會更加引起出血增加,而過低的血壓又會影響到健康腦組織的血供,所以對於腦出血患者,應該選用較為有效的降壓藥物將血壓控制在發病之前的基礎血壓水平。
3、控制腦水腫,降低顱內壓:
顱內壓的升高可引起患者較為明顯的症狀如噁心、嘔吐等,嚴重的還會引起腦疝導致生命危險。所以降低顱內壓控制腦水腫是腦出血治療的總要措施,發病早期可用甘露醇脫水,並輔助以呋塞米進行脫水,同時注意監測患者腎功能,注意複查血電解質情況防止水電解質紊亂。
4、預防併發症:
可預防性使用抗生素以及降低胃酸分泌的藥物防止肺部感染及上消化道應激性潰瘍的發生。早期可行胃腸減壓一來可觀察是否存在應激性潰瘍,二來可減輕患者胃腸道麻痺引起的腹脹,避免胃內容物因嘔吐而發生吸入性肺炎。
注:此資訊源于網路收集,如有健康問題請及時咨詢專業醫生。